《傲慢与偏见》与《飘》中女性意识的比较研究
支明圆
【摘 要】摘 要:本文主要从《傲慢与偏见》和《飘》的作品文本出发,以两部作品的主人翁即伊丽莎白和斯嘉丽为探讨核心,对两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思维独立、事业独立意识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发现两位主人公身上还存在幽默智慧的反叛与追求人生自由的反叛。最终得出虽然两部作品所表现女性意识的面不一样,但都拥有同等的艺术魅力。 【期刊名称】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9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傲慢与偏见》;《飘》;女性意识;比较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简·奥斯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独特的女性视角,真正站在女性写作立场上,对女性的天赋、权利与地位做了深刻的思考。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女性意识,而这种女性意识又集中表现在作品的主人翁伊丽莎白身上。同样以女性视角为写作立场的玛格丽特·米切尔,其作品《飘》也体现了其鲜明的女性意识。作品中的主人翁斯嘉丽,是一个处于乱世中的女性形象,她坚强勇敢、奋勇不屈且博爱仁慈。但由于作者所处时代、作家性格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其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女性意识也有同有异。本文拟从两部作品的文本出发,以作品中两位女性主人翁为探讨核心,主要对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独立意识进行比较分析。
《傲慢与偏见》与《飘》这两部作品都有女性独立意识的流露,且都集中体现在作品中的两位主人翁身上,但这种女性独立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伊丽莎
白的女性意识的独立主要体现在思维方面,而斯嘉丽的女性意识的独立主要体现在她的事业方面。这两部著作都着重描写了女主人公的爱情与婚姻。一提到婚姻就会引发许多现实问题,如金钱和地位。
一、思维独立与事业独立的比较
伊丽莎白的思维独立性由以下两方面体现出来:与时代背景相背离的妇女思维。故事发展的背景是一个受到工业革命浪潮冲击的时代,人们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在疯狂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妇女的生活有意无意地提出一系列的要求。比如,妇女应以家庭生活为中心,把自己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丈夫与亲人身上,并且还要尽量保持社会和家庭交往关系的稳定和和谐。这是当时那个时代人们意识里的普遍观点。
而在《飘》中,主人翁斯嘉丽也与同时代其他女性不一样,她有对于自己事业的勇敢追求。斯嘉丽拒绝了时代所赋予女性的角色,而选择一个男人们相互竞争的社会舞台。比如,作品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述:“想到自己和男人一样能干,她突然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和一种想证明这种自豪感的热切心情。”①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女性所关注的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扮得温柔可爱,以此获得男性的垂青,而斯嘉丽却脱颖而出,表现出对于事业的向往和热爱。斯嘉丽开始离开家庭而走向社会,在世人的非议中走进了只有男人们角逐的事业领域。 而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总是以自己独具智慧的敏锐洞察力来认识周围的人。比如,伊丽莎白对夏绿蒂与柯林斯的判断,以及对于自己家人粗鄙一面的反感,自身鉴赏力的认识与优雅举止。这些都体现出伊丽莎白敏锐的判断力和观察力,有了这种洞察力,伊丽莎白能对自己的优点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在面对凯瑟琳夫人傲慢无礼时,以机智而尖刻的语言给予有力的反唇相讥,
才能果断地拒绝达西的傲慢求婚。在那个妇女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时代,伊丽莎白这种幽默感和智慧,体现其与同时代人所区别的思维独立性,这也正是其女性独立意识的反映。
斯嘉丽所处的时代则不一样,她所表现出的女性独立意识也不一样。战后南方是一片萧索的景象,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奴隶主因为新社会制度的建立而失却了往日的风光。面对这种社会变革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斯嘉丽并没有因此而畏惧,而是在这种新的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奋勇向前去追寻自己的事业,寻求生存的经济来源。比如,战后大规模的重建,让斯嘉丽看到了市场的商机。在看到丈夫缺乏经商的能力时,斯嘉丽内心这样想到,“这家店铺要是让我来开,可以比他干的好多了……我经营锯木厂也可以比他干的出色。”② 所以,斯嘉丽有一种重新振兴塔拉庄园的强烈愿望。她开始经营自己的锯木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斯嘉丽以自身的聪明能干和经商的天赋,打败了事业上的男性竞争者,获得自己的事业成功,不依附于男性。即使是自己嫁给了富人瑞德后,自己完全可以过上一种奢侈的享受生活,但斯嘉丽依然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并开了一个酒楼,事业越来越成功,自己的成就感就越大。斯嘉丽这种对于事业的热衷和追求的女性意识,与伊丽莎白在思维独立性方面的女性意识是不一样的。
二、女性幽默智慧意识与对自由的追求意识相比较
伊丽莎白的幽默与智慧在作品中有较多的描述。但为何说幽默与智慧是女性意识的体现呢?因为在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是矜持、柔美、含蓄的代表。幽默与智慧是与时代相违背的。比如,在舞会上,达西不但没有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而且还对她冷嘲热讽,在这种既令人尴尬,又令人愤怒的时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