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课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3.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导入:我们已经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不同的应用题的不同分析、解答方
法.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知识来解应用题.
(板书课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2.填空:已知甲数是乙数的
6 倍.那么:
( 1)乙数是甲数的
教师追问:为什么填
呢?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3)甲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 4)乙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教师提问: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 通过复习, 我们发现了倍数关系、 分数关系、 比的关系之间, 可以互相转化.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 6.
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
一共栽种了 120 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 4 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
1.学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组讨论:
(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 2)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 4 倍,可以转化成哪几种关系? ( 3)本题有几种解法? 3.学生汇报反馈.
( 1)因为:松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 120 棵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柏树种了
棵.
120- 24= 96(棵)
解:设松树种了
棵.
120- 96= 24(棵)
答:柏树种了 24 棵,松树种了 96 棵. ( 2)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
4 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
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识来解答.
4∶ 1.
4+ 1=5
120 × = 96(棵)
120 × =24(棵)
答:柏树种了 24 棵,松树种了 96 棵. ( 3)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 120 ÷( 4+ 1)= 24(棵) 120- 24= 96(棵)
答:柏树种了
24 棵,松树种了
4 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和是柏树棵树的
5 倍,我
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96 棵.
( 4)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
4 倍,所以柏树的棵数就是松树棵树的 ,如果把松树
的棵数看作单位 方法解题.
1,那么, 120 棵对应的率就是
1+
,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
120 ÷( 1+ )= 96(棵)
120- 24= 96(棵)
答:柏树种了 24 棵,松树种了 96 棵. ( 5)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
柏树棵树和的比是
解:设柏树有
∶ 120= 1∶5 5 =120 = 24
120- 24= 96(棵)
答:柏树种了 24 棵,松树种了 96 棵.
4.请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棵.
4 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
4∶ 1,松树和松树、
1∶ 5,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我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5.教师总结: 在我们解应用题时, 一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可以转化成不同解决形式. 在
解答时,我们选择我们熟练、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三、巩固反馈.
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 1)幼儿园买来 120 张彩色电光纸,比买来的白纸少 ( 2)养鸡场的肉用鸡是蛋用鸡的
.这两种纸一共买来多少张?
3 倍,肉用鸡比蛋用鸡多
15000 只.蛋用鸡和肉用鸡
各养多少只?
2.思考题.
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段公路,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 ,两个队合修 6 天正好完
成这段公路的
,余下的由乙队单独修,还需要几天能够修完?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芳芳的父亲每月收入是 780 元,母亲每月收入 720 元.全家每月生活支出的钱数是储蓄钱数的 4 倍.芳芳家每月储蓄多少元?(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2.洗衣机厂一月份生产了
3000 台滚筒洗衣机,相当于波轮洗衣机的
.一月份一共
生产了多少台洗衣机?(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六、板书设计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
一共栽种了 120 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 4 倍.松
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
八、课题:量的计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 同学们,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 1990 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
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质量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教师板书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
进率就是 100.
100?
10,面积单位间的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