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5千地质简测 2. 1:1万水文地质简测 3. 1:1万工程地质简测 4. 1:5万环境地质简测 5. 1:500地质剖面测量 二、物探 1. 1:5千物探测网布设 2 1:5千高精度磁测 3. 激电测深 4. 1:500高精度磁测剖面 三、化探 四、槽 探 五、坑 探 六、钻 探 七、岩矿试验 (一)岩矿分析 1. 基本分析样 2. 基岩光谱样 (二)样品加工 化学样 (三)岩矿鉴定与试验 1.薄片鉴定 2.光片鉴定 3.小体重 八、其它地质工作 (一)地质勘查工作测量 (二)专题论证编写 (三)综合研究编写报告 (四)报告印刷出版 点距10m 0-3m土石方 0-300m,岩石硬度Ⅷ 10×3cm Ⅳ级 化学样加工 光谱样加工 一般 一般 一般 矿产详查 矿产详查 矿产详查 简测 简测 简测 简测 实测 km 2km 2km 2km km km m/条 m/孔 件 件 样 样 片 片 件 点 份 份 份 327.52 7.52 7.52 7.52 1.85 1 1025/10 1600/6 250 100 250 100 20 10 40 30 1 1 1 7.52 7.52 7.52 7.52 1 725 900 150 50 150 50 20 10 20 1 1.85 300 700 100 50 100 50 40 10 1 1
12
第五章、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一)测量工作
(1)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的确定
采用西安80坐标系,高程坐标系统用国家高程系。利用查区内国家D级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
(2)控制测量
在首级控制点基础上,利用三角网(锁)布设次级控制网。控制点为一级小三角点,高程测量用全站仪测量。
(3)地质工程测量
地质测量:1:5千地质填图采用经过校正的GPS定位。 (二)地质测量
目的:通过填图,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物探异常、矿化带及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主要控矿因素。研究地表矿体的产状、走向变化;对采矿遗迹进行调查,收集矿体、矿化体的资料。
(一)1:5千地质简测
重点在于更进一步查明查区地表地质现象,对有意义的地质体进行详细追索,必要时结合使用地表工程,以便查明其形态、产状、规模等地质特征。
基本查明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等特征,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侵入岩与矿化的关系,圈定矿化带范围和与矿化有关的蚀变、构造及侵入体;了解区内矿化(体)的赋存部位、数量、规模、形态、产状、蚀变特征。
首先在测区范围内1:500的实测地质剖面,以确定地质填图单元。依
13
据各测点用半仪器法(皮尺、罗盘)对地质点的进行实际定位,在对罗盘
影响大的地段,可先定位,再用全站仪确定位臵。
具体工作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所定地质点都要用红布条进行标识。每个地质点要求测量地层产状,认真研究小褶曲和断裂构造对矿化带、蚀变带、岩体及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重要的地质点需用探槽揭露。
研究程度及精度要求:
(1)基本查明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与侵入体、地层及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和成因联系,阐明成矿控制条件。
(2)填图记录内容原则上参照剖面记录要求进行,界线点两侧的记录描述同等重要,同时要加强接触关系的观察描述。
(3)宽度小于1米的有意义地质体应放大表示,一般情况下,地质体宽度≥1米、蚀变带宽度≥1米,各种构造形迹或线状地质体长度>10米者均需定点控制并标示于图上。
(4)矿化体界线的允许误差为小于1米,一般地质体1-2米。点位误差在图上小于1毫米,转点误差小于0.5毫米。
(5)地质点均布臵在地层界线、构造线或矿化(矿体)带界线上,剖面端点用GPS定位,半仪器法,用罗盘打方向,测绳测距,矿化蚀变带或矿体界线应充分利用工程实地勾绘,并认真观察描述,必要时可拍照为今后的报告编写提供资料。
室内整理及填图总结:
(1)整理各类标本、样品并及时登记送出。
(2)检查素描图,按规定填绘花纹图例和各种代号注记,发现问题及时检查校正,进一步检查修改后及时着墨。
(3)文图对照,核对野外记录和图件是否一致,若发现问题应回到现场及时查校,任何情况下不能凭臆断修改原始记录,不允许涂改或擦掉,
14
有问题只能进行批注。
(4)认真整理野外草图,清绘地质清图和实际材料图,野外地质填图的各种地质体或矿化蚀变现象都必须用规定花纹表示,填图记录本应编制目录,重要数据、地层产状、素描图等应着墨。
(5)所有原始资料全部完成质量自检互检后,提交项目质检人员检查。 (6)野外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提交文字总结,内容包括目的任务、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完成实物工作量、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测区地质矿产(地层、构造、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围岩蚀变、矿体)特征总结、取得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和进一步工作建议等。
(三)槽探
地质填图中发现矿化蚀变时,垂直矿化蚀变体走向适当布臵探槽工程进行揭露追索;或当物探测量发现明显异常,经综合研究认为可能是矿至异常时,垂直异常走向适当布臵探槽工程进行揭露追索。
槽探主要用于地表矿化带、矿体的追索控制、异常的揭露。以能控制矿化带、矿体为准,垂直矿化带、矿体走向或构造线方向布臵。槽探(剥土)工程为满足地质填图控制重要地质界线的需要,亦可适当布臵。高精度磁测圈定的异常带,可在异常综合研究后视需要进行布臵。
探槽工程布臵时,须由地质及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定位,明确施工目的要求。探槽应垂直矿脉、矿化体走向布臵,并根据矿体的走向进行追踪布臵。施工按《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 014-94)要求执行。
1、布臵要求
探槽布臵一般垂直矿化体走向,探槽长度贯穿矿(化)体或蚀变带。 2、施工要求
槽底宽应不小于0.6米,深度不宜大于3米,槽长以揭穿目的层后进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