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舞蹈教学方法:高中生的舞蹈教学浅谈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对舞蹈的理解也仅仅从电视里看到的很少的一些。我做了一项调查,对舞蹈感兴趣的占70%,想学习的占40%,学习过舞蹈的仅占2%。学校根本没有舞蹈老师。我们学校是普通高中,学生没有基础,身体僵硬,什么都不会,两年半后面临高考,困难很大。如何让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舞蹈知识,并能通过高考?我在教学方面实行探索,效果不错,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首先是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第一步,我先让学生学习舞蹈基础知识,并欣赏舞蹈,调查学生喜欢的舞蹈,在他们喜欢的舞蹈基础上一步步引导他们学习。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承受水平差。面对艰苦的舞蹈训练,没有充分的理解和充足的思想准备常常会困惑、却步。只有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理解到舞蹈训练是枯燥漫长,充满艰辛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把舞蹈艺术完美地体现给观众,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训练过程,在肉体上经历并承受着近乎残酷的磨炼。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这样才能锲而不舍,迎难而上。为此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灌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思想,并让学生把“苦是乐,严是爱”当成自己基训课的座右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舞蹈,自觉投入到训练中,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舞蹈表现的基础。在此我分为几个阶段,并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关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注重了教学训练的系统性,一步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一阶段:人体的站立形态,头、手、脚的基本位置、手与脚的形态以及舞姿、姿态。肩关节、手指、腰、腿部等部位的柔韧和软开度的训练。
人体的站立、头、手、脚的位置和动作是基础部分,占用的教学时间为20%。柔韧、软开度训练贯穿整个舞蹈教学,并占用第一阶段60%的教学时间,其中腰、腿胯的训练占用20%的时间。在训练中可采用各种方法如耗腰、地面波浪腰、涮腰、甩腰、拉腰、压腿、踢腿、开胯等,使学生的柔韧性逐渐地好起来。 第二阶段:扶把部分
扶把杆完成舞蹈动作训练叫作把上动作训练。目的是辅助学生掌握身体重心,使力量集中在受训练的部位上,获得准确姿势,给以后学习各种舞蹈技能、技巧打下良好的基础。把上动作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内容一般包括:擦地、蹲、小踢腿、大踢腿、压脚跟、腰、舞姿与控制等,内容逐渐由浅入深。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从自然状态到非自然状态,也就是符合我们舞蹈专业所要求的一个状态。克服自然体态,掌握好身体的直立和重心的稳定及软度、力度、开度要求的完成。
第三阶段:中间训练
中间训练是离开把杆后实行规范舞蹈动作的训练,也是提升学生对基础动作在表演方面实际使用水平的关键。这部分主要是组合练习。我把以前学习的动作用音乐组合起来,也增加一部分新的动作。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
(一)掌握必要的舞台表演常识,了解舞台形体动作的一般规律。 (二)解放全身各部关节,达到腰腿柔软、四肢灵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