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五节 中学区域地理教与学(成稿)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8:45: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 (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 风沙在此沉积。(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 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区域分析方法是系统地理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研究的纽带,是系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区域地理中的体现。也是基于区域落实地理分析方法的重要环节,是中学地理研究最有特点的内容,也是学生最需要掌握的能力和方法。掌握了区域分析方法,学生可以面对任何地理环境展开研究,以区域为范围,从整体性、差异性中找到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发现这个区域“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并能思考“为什么”“合不合理”,最终提出合理措施解决“怎么办”。这样的能力是地理学核心能力的体现。

这类题通常以一个陌生区域为背景,通过材料和图表给出区域的一些地理信息,让考生根据这些信息,分析这个区域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分布、发展变化等。准确获取试题信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学生要熟悉区域分析常见的设问方法和分析方法,构建相应的答题模板,快速找到分析思路,准确答题。

区域分析方法的教学要求:

(1)要学会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合理的描述和分析。

要能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均匀还是不均匀。从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来看,点状地理事物要从分布密度、分布格局、沿什么分布等方面来描述,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要从起止点、途经、长度、延伸方向、弯曲凸起等方面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要从范围、界线、形状和面积大小等方面描述。几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放在一起,则还要关注它们分布的共性,寻找这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此外要从分布特点,分布规律,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三个层面研究地理事物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分布特点的问题,一般是按照“点、线、面”的描述方法“看图说话”。分布规律,则要把上述分布特点概括出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概括为规律。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则需要用地理原理来分析说明。例如,一幅图上地震地点的分布可以直接看图说出,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是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如果要说明地震的成因,则还需要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进行分析。

(2)学会利用整体性,调用材料中的信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和成因。例如气候的成因与位置、地形、水文、植被等其他区域条件都有关系。

区域分析方法的教学策略: (1)案例分析法

我们面对的世界复杂而多样,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每一个地区的具体特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后,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自己展开研究,更主动和有效的认识世界。

以案例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具体而有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典型区域作为教学的主要案例,把一两个区域分析透彻了,区域的研究方法也就准确的呈现了。在具体案例分析完成后,要对方法、内容、过程等进行有效总结和整理,让学生记住。最后以其他地区作为案例,让他们具体分析,并选用一些例题考查各项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

(2)对比分析法和过程分析法

对比分析是选则不同区域进行比较。而过程分析则要明确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发展问题。过程分析强调前因后果。

(3)用思维导图把区域特征串起来

(4)通过做题或知识专题,构建答题的模板 ①构建答题模板。

描述区域特征通常从位置范围、自然特征、社会经济特征三大方面分析。具体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内容和成因分析的方法,见下表:

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全球性大气环流中的位置、板块位置 地形特征: 描述: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主要地形区、地貌 分析方法:板块构造理论,内外力作用 气候特征 描述:气温、降水、气温与降水的匹配情况(更具体的还需要描述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均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积温、日较差、年较差等与气温有关的信息,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等与光照有关的信息,以及降水量、蒸发量、干湿状况、水气饱和程度、阴雨天发生频率、晴天率、暴雨或雷雨集中季节等与大气水有关的信息。) 分析方法: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的影响 天气 描述:气温、气压、降水、阴晴状况 分析方法:天气系统相关知识 河湖 描述:水文特征(流量、流速、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系特征、各河段的开发利用 分析方法:从地形和气候方面分析 自然带 描述:植被、土壤 分析方法:从自然带与气候分布方面分析。 人文地理特征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交通、商业、城市、人口、旅游、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重点考查区位分析能力。 ②能比更宏观和更微观两种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既要会放眼看世界,又要会庖丁解牛。既要能从整体区域空间或更大一个范围中的位置来分析区域,也要能从具体材料中分析区域中某种地理事物的具体特点。 下题就要放在非洲这个空间中才能指到相关的答案。

36.(36分)图6为某区域水系略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理由是 。(6分) (2)试分析M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10分) (3)A内陆湖是世界上三大天然螺旋藻生长基地,简析其周围地区可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8分) (4)分析制约图示区域中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地理原因。(12分) 参考答案 (1)东南高西北低 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6分) (2)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4分) 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地表森林较少。(6分) (3)荒漠化,湖泊萎缩(2分) 人类过量截留人湖河水;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蒸发旺盛。 (6分) (4)自然原因: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降水年际变化大,易产生旱灾;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严峻。(4分) 人文原因:长期殖民统治;经济基础落后、结构单一;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环境、粮食问题突出;科技、教育、医疗水平低;社会动荡不安。(8分,任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③灵活运用答题模板,准确获取信息,多方面做答,因题制宜。 (五)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研究了区域的特征后,可以看到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了解区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那就可以依据“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出区域开发整治的措施。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学习的知识主要就是国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习。例如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鲁尔区为例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可以分为开发和整治两大类型。对于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整治,一般先要了解区域特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根据成因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对于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要进行合理开发,开发之前要了解区域的优势,

开发要适度,要注意开发后可能产生的有利不利影响。

国土开发和整治,有一些常规的分析思路,可以做为答题的模板。例如,水土流失不仅只是黄土高原才有,其他地区也可以参考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来想法减少或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在运用这些答题模板时,还要注意灵活运用。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题而异。如,同样都是水土流失,南方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的后果很可能是石漠化,这在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则不易发生。

区域地理是内容庞杂的地理分支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教和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综合分析、对比分析的办法,要形成心理地图,掌握空间定位、区域分析、国土开发整治的办法。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析相关问题。相信各位教师通过自己的总结,通过激发和调动学生,通过多看图、多用图,通过归纳总结,通过经典试题的练习,一定可以提高区域地理学习的能力。

第五节 中学区域地理教与学(成稿)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cfnr2rs426bod04q6xp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