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二)意识的作用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入答案卡中)。
面对我国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局面,把节约习惯真正当作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据此回答1—2题。 1.“把节能习惯当作新能源”强调的是
A.节能习惯是一种新能源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 2.之所以说习惯能成为一种新“能源”,是基于 A.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 B.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C.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物质
D. 意识通过一定的条件,可以转化为一种物质的力量,促进实践的发展
3.在甲型H1N1流感开始的时候,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4.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癌症生物系主任马克思·艾塞克斯预测:大约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人类将摆脱癌症这个恶魔。这表明
A.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B.人们的意识活动欠缺计划性和目的性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人类的认识能力过于有限 5.近年来,南昌街头出现了一些算命者,自称能为考生“点拨”报考哪个院校及专业,当被问及灵不灵时,他们多以“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进行搪塞。这种说法 A.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属唯意志主义
C.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D.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6.2009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3周年,全国各地掀起的学习长征精神的热潮依然澎湃。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由于
A.物质决定精神 B.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物质
21
C.精神离不开物质 D.精神可以通过条件转化为物质
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救脱险。回答7—8题。 7.小灵、小敏取火成功,除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外,从哲学角度看,还有一个前提是: A.尊重客观规律 B.团结合作的策略
C.看到事物是运动的 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自己的思想 8.小灵、小敏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9.“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二、主观题。
10.简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哲学依据和要求。
11.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苇草,一根世上最脆弱的苇草,??但他是一根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你认为,人比动物最高贵的地方在于什么?为什么?
22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入答案卡中)。
1.中共中央提出国家中远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要实现GDP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再翻一番。在国力增强的同时,社会事业各个方面都要得到巨大发展。因此,“十一五”规划是今后指导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的战斗方案。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国的人才和科技储备已有相当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条件已具备。然而,一些科技资源为部门、地区、产学研之间蕃篱所阻,条块分割、互相封闭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着自主创新的进程。上述现象 A.反映了实践活动的客观性 B.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违背了实践活动的社会性 D.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历史性
3.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A.主观能动性 B.社会历史性 C.直接转化性 D.客观物质性 4.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二十国集团峰会商讨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各地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 ④鹦鹉学舌 A.②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6.“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它强调了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7.江苏省昆山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昆山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结果。这说明通过社会实践 ①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可以验证理论正确与否
③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④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
8.在电脑、手机迅速普及下长大的一代人,普遍出现了汉字书写障碍问题。有识之士指出:如果不在学校的每一个阶段加强汉字书写方面的教育,传统汉字所承载的中国语言文化就会离我们渐行渐远。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如下观点
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世界是物质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二、主观题。
9.辨析题: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10.美国宇航局月球陨坑观测与传感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撞进月球南极附近的一个陨石坑,开始了寻找月球上是否有水的科学探索。美国宇航局宣布,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月球存在水这一发现与此前人们认为月球是干旱之地的想法大相径庭。这揭开了太空探索新的篇章,增强了人们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的信心。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