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怜它,把它背上的东西拿掉,它很快又会找到新的玩意儿背上。而且这种小虫又特别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最后往往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了。 ⑥人生路上,我们的选择可能有很多,好的学校、宽敞的房子、名牌的汽车,这一切就像蝜蝂身上的重物,要得越多,越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低版本”的最高境界就是认识到自 点评: 己生命中真正需要和想要的,给自己的内心设置一个最低配置单,远离一切外在的诱惑,当欲望的毛毛虫开始在头脑里行动时,你必须果断地采取措施,把多余的选项去除掉,给心灵减负。 ⑦不盲目追逐,用“低版本”开启高智慧的人生,你就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选自2014-05-12《广州日报)作者:有衡) 17.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明白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 B.我们要减少欲望,过简约而充实的人生。 C.要得越多,越让人透不过气。 D.我们应当远离一切外在的诱惑。 18.文章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4分) 答: 19.请你对第⑥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作点评。(4分) 答: (二)桥溪梦想地(10分) ①走进桥溪,为山、为绿、为古韵、为风物传说所迷。但我清楚,其实客家文化积淀深厚的桥溪,更是一个梦圆客都之地。 ②开门见山,可以说是桥溪最直观的印象。桥溪位于莲花山脉最秀美的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村庄四面环山,东面五指峰,南面笠鸃顶,西面义安寨,北面香炉峰,峰峦叠嶂、奇峰秀顶、气势昂然,举目四望,苍翠欲滴,山花烂漫。 ③“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说的是客家人大多居住在闭塞贫困的山区,因此,很多客家学者普遍认为,客家人因长期生活在山居独特的生活环境下,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心理、保守的小农意识以及小富即安的落后观念。对此,我一直不太认同。我倒以为,客家人应该感恩大山,无山无以图生存,非艰苦奋斗无以图发展。正是因为山的缘故,正是因为独特的生存生活环境,成就了客家人刻苦耐劳、自立自强的淳朴民风,成就了客家人包容开放、不甘落后的创新精神,成就了客家人蹲下去就是一块石、站起来就是一座山的担当形象。开门见山,正是桥溪人之幸。桥溪人率直坦荡,讲究品质、讲究境界,不可能不与山深刻关联。 ④中国人理想中的山居风水有昆仑山、蓬莱、壶天三种模式,其中,壶天风水模式突出四壁回合的围护与屏蔽特点,并以狭小的豁口和浩阔的壶腔为鲜明特征。别有洞天,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成语。桥溪四面环山,仅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向外部世界,是名符其实的别有洞天,是典型的洞天福地。风水学最讲究的是藏风聚气:藏风,“山势之藏纳”;聚气,“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从桥溪的山势地形看,确实是个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⑤我站在村口再一次打量桥溪迷人的山居生态,一位60多岁的村民走过来,指着溪上一簇林木说:“桥溪建村五百余年,这簇林木却已有上千年历史,人称‘五彩林’,寓意‘五子登科’”。我顺着村民的手指方向一看,好家伙!一簇古树挺拔茂盛、形态俊秀,而且树叶的颜色各不相同,红的奔放,绿的葱翠,黄的典雅。“五彩林”,在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中仍然岿然不动,忠诚地守护着村庄从古走到今,桥溪人把它看作吉祥树,当成守护神。其实,
“五彩林”也好,“五子登科”也罢,也就是由七棵古树五种珍稀树种聚族成林而已,它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树的本身,而在于树的文化,在于增加着年轮,凝聚着厚重,昭示着沧桑。
⑥这位村民还向我诉说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比如,桥溪原本就不叫桥溪,而是叫“叩头溪”。关于桥溪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一说是旧时进入桥溪的山路沿山溪涧边伸延,坎坎坷坷,人们行走艰难,尤其是负重行走时,一俯一仰头,一步一叩首,形似给人行叩头大礼,所以,人称“叩头溪”。二说是清代时,在村口村民用石头建了一座“仁寿桥”。因当地方言中“叩”与“桥”谐音,所以,又叫“桥(叩)头溪”。三说是明朝灭亡时,明太子朱慈烺 为躲避李自成军队的追杀避难到梅县,在他的老师李士淳翰林的携带下,到桥溪寻找朱姓人家歇脚。地方官员听说后,三步一叩首地到桥溪去参拜皇太子,所以叫“叩头溪”。至于哪种说法更靠谱,更真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智慧的美好想象以及对历史的梦幻叙述。任何传说都是允许一厢情愿的,就这一厢情愿,往往最是迷人。
(节选自2014-02-19《梅州日报》,作者:钟利文)
20.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蓄一方情。作者在第③段中是怎样描述客家人的性格、精神与山的关系的?(4分) 答:
21.文章最后一段穿插了“叩头溪”的民间传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答:
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
A.从风水学的角度看,桥溪属于中国人理想山居风水中的蓬莱山水模式。
B.“开门见山”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打开门看见的就是山”,与成语“开门见山”的常用比喻义是有区别的。
C.选文第⑤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五彩林”秀丽多姿的景象及忠诚守护、矢志不渝的精神。
D.本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桥溪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抒发了对桥溪风土人情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 写作实践(50分)
23.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曾这样说过:“消极地等风雨过去,不如积极地冲过风雨。” 请以“冲过风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③不得抄袭、套作;④600字以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