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22:37: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求含有绝对值的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及周期时,通常要画出图象,结合图象判定. 2.求形如y=Asin(ωx+φ)或y=Acos(ωx+φ)(其中,ω>0)的单调区间时,要视“ωx+φ”为一个整体,通过解不等式求解.但如果ω<0,那么一定先借助诱导公式将ω化为正数,防止把单调性弄错.

25.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 【知识点的知识】

根据图象确定解析式的方法:

在由图象求三角函数解析式时,若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则A=由周期T确定,即由

=T求出,φ由特殊点确定.

,k=

,ω

26.余弦定理的应用 【知识点的知识】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

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

(1)测距离问题: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

解题关键在于明确:

①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

②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2)测量高度问题: 解题思路:

①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因此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②对于顶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另一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俯角等构成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点拨: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锤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成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

27.直线的图象特征与倾斜角、斜率的关系 【知识点的知识】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对直线的图象的影响: (1)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大于0时:

第45页(共53页)

若倾斜角为锐角,则斜率大于0,这时直线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并且倾斜角越大斜率就越大,直线相对于x轴的正方向的倾斜程度也就越大;

若倾斜角为钝角,则斜率小于0,这时直线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并且倾斜角越大斜率就越大,直线相对于x轴的正方向的倾斜程度也就越大;

(2)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小于0时:

若倾斜角为锐角,则斜率大于0,这时直线的图象过第一三四象限,并且倾斜角越大斜率就越大,直线相对于x轴的正方向的倾斜程度也就越大;

若倾斜角为钝角,则斜率小于0,这时直线的图象过第二三四象限,并且倾斜角越大斜率就越大,直线相对于x轴的正方向的倾斜程度也就越大;

(3)当直线的倾斜角为直角时,斜率不存在,直线的图线与x轴垂直;

(4)当直线的倾斜角为0度时,斜率为0,直线的图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

第46页(共53页)

28.轨迹方程 【知识点的认识】

1.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内的动点都可以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这就是动点的坐标.当点按某种规律运动形成曲线时,动点坐标(x,y)中的变量x、y存在着某种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反映到代数中,就是含有变量x、y的方程.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做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就叫做方程的曲线. 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直接法)

(1)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 (2)列式: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M|p(M)}; (3)代入:用坐标表示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简: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证明: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在曲线上的点

【常用解法】

(1)直接法: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特殊的技巧.

(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关键是条件的转化,即转化为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条件. (3)相关点法:用所求动点P的坐标(x,y)表示已知动点M的坐标(x0,y0),即得到x0=f(x,y),y0=g(x,y),再将x0,y0代入M满足的条件F(x0,y0)=0中,即得所求.一般地,定比分点问题、对称问题可用相关点法求解,相关点法的一般步骤是:设点→转换→代入→化简. (4)待定系数法 (5)参数法 (6)交轨法.

29.椭圆的简单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 1.椭圆的范围

第47页(共53页)

2.椭圆的对称性

3.椭圆的顶点

顶点: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

顶点坐标(如上图):A1(﹣a,0),A2(a,0),B1(0,﹣b),B2(0,b)

其中,线段A1A2,B1B2分别为拖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a和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4.椭圆的离心率

①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用e表示,即:e=,且0<e<1.

②离心率的意义: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如下面两个椭圆的扁平程度不一样:

e越大越接近1,椭圆越扁平,相反,e越小越接近0,椭圆越圆.当且仅当a=b时,c=0,

222

椭圆变为圆,方程为x+y=a.

222

5.椭圆中的关系:a=b+c.

30.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知识点的知识】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a>0,b>0) (a>0,b>0) 图形

焦点 F1(﹣c,0),F2( c,0) 第48页(共53页)

F1(0,﹣c),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clsk86vwd7u3cn9al5y_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