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虚词“则”的文言用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7 23:30: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文言虚词“则”的用法

连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表示顺承、转折、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

1.表因果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

例:(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2]

(3)岁荒则飞书腾牒,(袁可立)请赈请蠲。(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2.表示顺承关系

⑴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可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秦之深仇也(《史记·苏秦列传》) 。

按:“则有功”句:就是因为凡是有功绩的国家,都是秦国刻骨的仇敌。

⑵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可译为“就”“便”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⑶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可译为“就”“便”“才”等。 例: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表示转折关系

⑴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反而”“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例:A.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B.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郑风·东门之墠》) 按:B.他家虽在我近旁,人儿却象在远方。

⑵用在由相同的两个词(或词组)构成的复合谓语中,表示让步。可译为“是”“倒是”等。

例: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按:(燕国)治倒是治理好了,但这并不是信的原意啊。 4.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例: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按:⑴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助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祸害,国家常会因此灭亡。

5.表示并列关系 例: 则桃李冬实。

则桃李夏荣。 (沈括《梦溪笔谈》) 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淮则公(袁可立)之考也。(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2.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 可按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⑴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 ⑵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 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只”“才”等。

例: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搜索更多关于: 虚词“则”的文言用法 的文档
虚词“则”的文言用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cnpe0151j5dq8n1sb7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