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
1.客观性原则又称为 A 。 A.价值中立原则 B.价值判断原则 C.价值干预原则 D.价值参与原则
2.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C 。 A.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B.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C.个体新需求与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 .个体新需求与现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3.大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的特点是 B 。 A.主动性、持久性、单维性 B.被动性、持久性、单维性 C.主动性、短暂性、单维性 D.主动性、持久性、多维性 4.下列不属于广义学习的是 D 。 A.猫抓老鼠 B.教练收徒 C.教师做家教 D.小孩想睡觉
5.“学习对某一信号做出反应”这种学习类型,指的是 B 。 A.认知学习 B.信号学习 C.连锁学习 D.概念学习
6.提出“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所不缺少的关键”的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C。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你
7.小明为了得到外婆的物质奖励而认真学习,他出现的这种学习动机是属于 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学习成就动机
8.学习了“m(a+b)=ma+mb”就自然而然地认为 “lg(a+b)=lga+lgb”,这是学习中的 D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9.学习了“猫科动物”的概念后再学习“老虎”、“花猫”、“美洲豹”等,这种知识的学习是一种 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命题学习
10.写作技能是一种 D 。 A.认知策略 B.动作技能 C.学习技能 D.心智技能
11.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指的是 A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2.没有固定的答案,这类问题较难解决,往往需要创造性思解决的问题是指 B 。 A.界定清晰的问题 B.界定模糊的问题 C.好解决的问题
D.难解决的问题
13.儿童道德发展具有惩罚服从与相对主义的特征是说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正处于 A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4.神经症的青年患者发病年龄阶段为 C 。 A.14-25岁 B.18-25岁 C.18-30岁 D.18-40岁
15.指导教学模式与下列哪种教学方法类似 B 。 A.讨论法 B.讲授法 C.实验法 D.练习法
16.一个班的班集体是 B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团体 D.同辈群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