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丽霞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12期
一谈起课外阅读,大家一般都会想到语文课外阅读或科普阅读,不屑于数学的阅读。其实数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数学阅读往往要求更高,一般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之上的逻辑性阅读、符号化阅读、图表化阅读。作为现代社会的人,单有语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具有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多种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目前,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不看书,教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更不用谈数学课外读物了。②看书,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思考,不探求。③语文水平低,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④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难懂,障碍多,读不懂。⑤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三种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倡导数学阅读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可是,一提起读书,多半的学生会皱眉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阅读,并自觉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1.让学生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刚开始接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尽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首先,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兴趣的基础。为了营造氛围,可开展了“数学阅读沙龙”,规定每天午餐后的二十分钟时间是数学阅读时间,让学生带一些好的数学杂志(如学习指导报、小学数学报等)到学校,和其他同学交换阅读。刚开始时,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小故事,听完以后再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考考他们,答对了就奖励一颗“智慧星”。过段时间,再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讲给其他同学听,进而到介绍一道新颖题、介绍一种解题的好方法、讲述一位数学家的感人故事……从而让他们爱上课外阅读。久而久之,班上就有了读书的气氛。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上数学课的热情高涨了,知识面也拓宽了。
2.向学生介绍好书。一本好的课外读物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时,必须注意书籍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否相结合,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他们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童话、寓言较感兴趣。可向他们推荐《寓言与数学》、《创意数学游戏书》、《我+数学=聪明》等;到了中、高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