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 21:04: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闷,同样的手段对别的孩子有用,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没用呢?这是因为每个家庭的幼儿都是特别的、不同的,各方面的情况也都不一样,家长在选择教养方式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时,应该注意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出发,选择有效的适合幼儿的途径,而不是一味的让幼儿接受一种固定的模式,硬将幼儿套入特定的模式之中去。

因此,在家庭教养方式中,教养途径的选择对于培养幼儿的行为,塑造幼儿的性格是很重要的,没有选择适合的教养途径来实施教育,再好的教养观念和态度也是在做无用功。

(三)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

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早在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就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性和反应性。要求性指的是家长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和蔼接受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他的研究揭示幼儿的性格形成并非有父母的某个维度决定,而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可根据父母的不同类型对限制做不同区分[3]3。

在以往对幼儿影响的研究中,各研究者对家庭教育方式有过不同意见: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把家庭关系概括为四种,即专制式的家庭关系,监护式的家庭关系,“和平共处”式的家庭关系与合作的家庭关系。我国学者有的把家庭教育方式归纳为溺爱娇纵型、家长专制型、启发引导型、放任自流型。也有的表达为拒绝型、严厉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分歧型,等等。而我国教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多采用鲍姆林德式的分法, 各教养方式表现如下:

1、绝对专制型

专制型的父母通常是用固定的和清晰明确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孩子;这些标准通常建立在父母个人的信仰和行为习惯之上的。这样的父母认为服从胜于一切,并借助一切必要的权力使孩子照办,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都这些都取家长。 3

Nancy Darling & Laurence Steinberg,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J],Psychological Bulletin,113(3),487-496

这类型的父母在家里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操纵着子女的一切, 用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从自己的命令和要求。他们从来不从子女的角度出发考虑子女的思想感受,不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只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总是代替子女思考一切,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自己做决定就好, 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子女必须要按照父母的认识和希望去活动, 不能超越父母的命令。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子女要求过分严厉, 有过高的期望, 缺少宽容, 有太多的限制, 过分的不允许,教育子女语言和方法简单,态度生硬。

2、民主权威型

民主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长通常都会站在与子女平等的地位上教育孩子,即“蹲下身”与幼儿进行交流,会充分的尊重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会温和地与幼儿讨论并解释,态度温和。

这类型的父母既能和蔼慈爱的对待孩子,敏感适当的回应孩子的需求,又能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教会孩子学会判断事物的对错,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锻炼幼儿的独立性和动手能力。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通常积极乐观,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3、放任忽视型

这类型的家长采用一种看似温情而又极为宽松的教养方式对待幼儿,很少向幼儿提出什么要求,也很少与幼儿进行交流,很少参与和干涉幼儿的活动及行为。也不会强制性的要求幼儿做什么,如果幼儿犯了错,要么直接告诉他以后不准再这样做,也不会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不好的原因,觉得等孩子长大了就自然动了;要么就直接忽视,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类型的家长很大一部分都在忙于自己的工作或是自己的其他事情,很少有时间教育孩子,有的也直接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带,有的是自己带孩子,但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较少,也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像是很多家长说的:我们当年不也是没人管没人问的,不也长得好好的么,孩子长大了就自然明白道理会做事了,只要不违法犯罪,管那么多干嘛呢。

4、过度溺爱型

这一类型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什么都依着幼儿,要什么给什么,甚至一家大小都围着幼儿转,怕孩子冷着、热着、饿着,孩子的每件事都替他包办了。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即使子女提出过分的要求, 往往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万事都以幼儿为中心。对子女怀有过多的期望与爱, 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与缺点既不制止,也不纠正,孩子犯了错也只是说几句而已,孩子是家庭中的小霸王,可以无拘无束,任性胡为。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

家庭的教养方式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者从父母文化素养、职业等角度分析了家长教养方式成因[4]4。目前,国内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从父母一方着手,如从父母的性格、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父母职业、经济收入等[5]5。以下我将对几个比较典型地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首先,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特点,家长在对幼儿的教养方式的选择上也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条件来进行。我国学者张文新就比较了城乡两种文化背景对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城乡差异,城市青少年的父亲对孩子有更多的情感理解与温暖;城市母亲与农村母亲在对孩子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方面没有差异,但对孩子的干涉、保护、否认拒绝、惩罚严厉更多[6]6。

其次,父亲、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低对其教养方式也产生显著的影响,王耕耘研究表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其教养观念的重要因素,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的母亲的教养观念总体上优于其他教育水平的母亲[7]7。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他(她)掌握的知识越多,思维方法更正确,看问题、处理事情更客观、更理智,更容易选择温暖理解、尊重平等的积极地教养方式对待子女。而受教 45

卢乐珍,父母教养态度的形成因素[J],江苏教育,1984(7-8)

淘沙,林磊.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19-23. 6

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 7

王耕耘,淘沙,李玲.家庭环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4):17-22

育程度低的父母,所接触的知识有限,易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因此在教养子女时,多凭自身经验办事,对子女不够尊重,较易处于成人中心的立场,选择的教养方式也比较偏惩罚消极,虽有良好的愿望,但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然而,家长的教养方式也会受自身年龄,职业,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年龄稍大一些的家长,对待幼儿时会比较宠爱一点,在方式上也就更纵容一些;工作比较繁琐的教育者与子女相处的时间少,在教养时也难免出现放任忽视的现象。而家长自身的性格特点也会有很大影响,比如,父母有着开朗、耐心、宽容等积极地性格特征,教养出来的子女也会有着自信、独立、坚持等良好的性格特点。

目前“隔代养”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随着社会各行业的竞争加剧,父母工作的原因,没办法很好的亲自照顾孩子,所以将子女的教养责任交给了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而老一辈想着就这么一个宝贝,当然要呵护备至了,对孩子的要求也就一一照做。而家长因为没有对孩子亲自照顾,心里觉得亏欠,想弥补点什么,就加倍的对孩子好,心里也反正也不是天天有这么做,其他的就先不管了。久而久之,对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品质的影响也就日益显现出来。

三、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发展的影响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对人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性格萌芽于婴儿期,初步形成于儿童期,基本定型于青少年期。两岁左右,随着各种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萌芽,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幼儿性格的最初形成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幼儿期是他们未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逐步向独立自主过渡的阶段,而幼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便是父母,幼儿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谈举止,性格行为及教育方式对孩子事事、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可以说父母的教育将影响其一生,因而父母应该重视自己的教养方式,注意其中对幼儿有影响的地方,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

(一)家庭教养观念对幼儿性格形成的的影响(此处应针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内

涵”中教养观念里提到的“教育观、人才观、人生观、育儿观”具体逐一

搜索更多关于: 3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的文档
3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cov61dkqd9bpag88nz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