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数按(1.15-1.30)控制。
(3)摊铺机定位后,热烫平装置,避免拉毛施工面。
(4)安装自动找平装置后,检查其完好性能及操作灵活性,避免因仪器失灵造成动作失误。
(5)在冷缝处起步时,其厚度根据不同枕方系数及(原摊结构厚度),烫平装置底部垫好相应厚度的木板。
(6)混合料温度符合摊铺温度时,倒料至摊铺机料斗,摊铺机起步摊铺阶段的摊铺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3m/min为佳。
(7)对于摊铺机各部分协调情况,摊出混合料的情况是否正常,并及时给予调整,一般调整工作在摊铺机起步后10米内完成。
(8)转入正常摊铺,按需要调整摊铺速度,经常检查传感器与基准线的情况,以保证摊铺厚度。
(9)压路机碾压时,应采取自动洒水装置。 (10)压路机碾压顺序先轻后重,先边后中。
(11)压路机碾压时,工作轮以重叠轮宽1/3,初压用轻型压路机,复、终用重型压路机。
(12)压路机碾压时,遇纵缝为热缝时,压路机碾压要离边20厘米,避免压坍边缘影响整体平整度。
(13)纵横面的处理采用切割机将边线切成直角,边口涂沥青,线型顺直。 8)路面平整度以及路面与检查井井框高差控制措施
(1)在沥青混合体摊铺前应检查摊铺范围内的井盖框,及专业管线的检查井是否已固定到设计标高,侧壁是否已涂好沥青粘层,顶面是否已有保护隔离措施。
(2)沥青面层与各种井盖框衔接应紧密平顺,不得有积水现象,井框与路面高差控制在2MM以内。
(3)井框局部可采用人工摊铺,边摊铺边整,及时整形,防止粗细粒料产生离析现象。
(4)路面平整度控制措施可参考质量保证措施。 9)道路面层确保不出现纵向冷接缝的措施
(1)面层摊铺在1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进行,连续不停顿作业。以利接缝密合,
接缝应消齐平整。
(2)摊铺时应控制好摊铺距离,并控制好摊铺料的温度。
(3)沥青面层混合料孔隙率较大,沥青用量相对较多,要特别注意砂石料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合料沥青含量不均匀,造成面层油包和局部松散。
(4)碾压自路边压向路中,碾压顺序如下:接缝处预压—→全路初压—→全路复压—→全部终压,压路机采用轮胎压路机,终压速度控制在75~90M/min,复压速度控制在90M/min 。
(5)在面层施工时,应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在冬季施工应注意保温措施。 九、十、人行道施工技术方案
本工程人行道面层采用6cm厚小方砖,基础为3cm厚1:3干拌水泥砂浆,10cm厚水泥碎石稳定层,25cm厚塘渣垫层。
(一)、施工准备
1、落实专业班组进行人行道道板铺装施工,并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2、落实材料采购及供应计划,确保施工进度。
3、派专人进行水准点及轴线复核,并根据设计图纸尺寸,精确测放出人行道内外边线及高程。
(二)、施工方法 一)土路基夯实
1、土路基采用机械碾压,碾压时由内向外(靠向车道侧为内)进行。
2、土路基碾压完毕后,邀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塘渣垫层施工。 二)基层施工
基层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道板面层的质量,应予以重视。具体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同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三)人行道板施工
1、道板缝线应整齐,盲道花纹拼接正确,位置不能定错,不得有翻跷。 2、残疾人坡道结构层同路面砖结构相同。 3、人行道道板铺装施工要点
1)人行道基层施工误差应控制在设计标高的+10.0mm,基层无积水。基层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有缺陷的地方须被修复满足要求。
2)管线检查井等设施周围突出部分应予以清除,并用基层材料修整至基层顶面标高。
3)检查井等设施周围的路面砖,不得使用切断块;未铺设部分,应及时用细石混凝土填补好。
4)平面及竖向弯道路面施工可采用调整路面砖接缝宽度进行,但接缝宽控制在2~6mm.
5)铺面完成后,应利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由路边缘向人行道中心碾压2至3次。一字型铺筑时,振动碾压机前进方向应与路面砖的长度方向垂直,前进速度应与步行速度相当。并不宜使路面砖受到扰动。
6)路面砖接缝用1:3干拌水泥砂浆灌满填实,再用水灌入缝中,将其浸湿。 7)路面砖平整度不大于3毫米。(3米长直尺);接缝宽度为3+1mm,水泥砂浆厚度30+5mm,高差不大于3mm。
(四)坡道、盲道和树池施工注意点:
1)触感块材铺设在人行道的中部,宽50cm,分为带凸形指示前进方向的行进块材和带圆点形指示前方障碍的停步块材。
2)触感导向块材的色彩应与相邻之无触感背影区有明显对比,块材为6cm厚地面砖。
3)停步块材距离级石及障碍物≥20cm,行进块材和指示块材成垂直向铺装。 4)人行道中地下管线井盖必须与地面接平,不得用蓖式井盖。 5)盲道在缘石尽端及缘石坡道位置应避开雨水口位置。 6)人行道内临时凹陷、突起的障碍物,应采取防护措施。 7)单向坡坡道上行口中心和道路转角中心相对应。 8)单向坡坡道人行道内外缘高差保持人行道横坡坡度。
9)单向坡坡道适用于交叉口人行横道处,二向坡坡道适用于道路路侧开口处。 十、十二、道路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土路基回弹模量作为路基填料选择依据来评定路基是否符合道路的路基要求,路基土的密实度和弯沉值作为路基验收指标。
2)土路基压实后不得有松散、弹簧、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若下层未达到压实度要求,不得铺筑上层。
3)塘渣从材料进场应严格控制,必须连续级配,其含泥量筛分析等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垫层表面平整、坚实、无粗细粒料局部集中现象,用10T压路机碾压后,其中压实干密度不小于2.1t/m3。
5)水泥稳定层施工完毕后,必须按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检验,其中平整度小于等于5mm(3米长尺),水泥稳定层7d抗压强度为2.0mpɑ,压实度为重型击实标准93%。稳定性混合料拌和均匀程度应符合“拌和均匀性”要求,压实后基层平整、坚实、无松散现象,表面无明显粗细粒料分离现象。
6)沥青砼从进料到施工应严格控制其每道工序质量,严格按配合比要求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7)沥青表面活化剂,沥青再生剂必须符合检验要求,质量员应对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定期进行质量检验。竣工后的沥青铺筑层应平整坚实,粗细均匀,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等现象,压路机碾压后无明显轮迹;沥青铺筑上、下层接缝应错开,纵缝至少15cm,横缝至少1m,各层接缝采用切割机切齐接平,接缝处涂沥青粘层油,接缝表面应烫平,整齐但不枯焦,并不得有明显渗入石油类斑点迹。沥青面层与各种井盖框、平缘石和基他构筑物衔接应紧密平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8)为达到各层平整度指标,施工管理人员应跟踪检查,即用3米直尺及水平仪,在摊铺初压后,进行跟踪检查,发现超标即刻要求摊铺单位进行整改。
9)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控制以拌和厂为主,由施工单位委派质量员跟踪监测。沥青混凝土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按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10)沥青摊铺前,业主、监理对沥青摊铺施工单位,根据摊铺工程内容及图纸设计要求,摊铺工期安排、质量要求向摊铺单位作全面交底。
11)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摊铺单位配备各类施工机具及摊铺队伍,机具、设备按施工单位要求准时进场,施工单位对现场设备延搁时给予监护。
12)拌和厂应按用户要求均衡连续运料,施工单位进行连续摊铺,在开始受料前,应在料斗内涂刷少量防止粘料的柴油,摊铺时应注意均匀,清洁干净,色泽一致,无成块油团。对明显花白,粗细料分离、结块成团、枯焦干散、油分明显过多过少,以及出厂温度超过范围或送到工地时温度低于规定的混合料则不得使用。
13)为了在道路中间不产生纵向冷缝,应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不停顿作业,由于
本工程沥青摊铺的时间为冬季,因此必须选择在气温较高的白天进行摊铺作业。摊铺机采用自动找平摊铺机,摊铺时高程控制采用6米长铝合金引导的高程控制方法,以使摊铺层质量符合平整度、横坡的规定要求。
14)摊铺机摊铺速度为匀速3M/min,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浆送料器应不停旋转,两侧边保持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在混合料中,摊铺现场施工单位应配有专人联系材料、控制材料总用量,并检查材料质量及供料进度。
15)初压应在混合料温度较高不产生推移、发裂等情况进行。这样易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切忌一定要等候混合料降低到110℃左右才开始碾压,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一遍,初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须时适当修补。
16)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应用双轮钢筒压路机或振动式压路机(静压)碾压,不少于2遍,温度符合要求。
17)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采用将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的碾压方式;碾压路线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死角、接头等,应采用其它设备在高温进行压实。
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有沥青混合料粘轮时,可向粘轮喷少量水,但喷水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压实效果,喷水设备喷出的水应呈雾状,若呈线状,则须更换喷水器,严禁用柴油。
18)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它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尚未成型的路面上。
19)人工局部摊铺,摊铺作业时有专人负责纵向接缝及平面接口的处理,混合料要先卸在涂柴油的铁板上,然后用铁锹运到摊铺地点,摊铺应自路边铺到路中,不得扬锹抛掷,边摊铺边整平,及时整形,防止粗细粒离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