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1.肠内营养配制室管理
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来的基本要求。分为刷洗消毒区、配制区、制熟区及发放区,其中配制区为组合式三十万级净化区。室内墙壁为白色瓷砖,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肠内营养配制室总面积不低于60m2。
3.应配备便捷、有效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脚踏式水龙头、洗手液、干手物品或设施。
4.工作人员进入配制室需按七步法洗手,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
5.台面消毒:每次操作完毕,用消毒剂、取专用洁净毛巾擦拭台面。
6.监测:每月科室定期进行空气和营养液容器等监测,并配合感染科每季度定期做好配制室空气、工作人员手、台面等生物学监测工作。 7.营养食堂管理
8.布局合理,设专用交通通道和出入口,并设有消毒,更衣,通风,冷藏,防腐,防尘,防蚊,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进出口,厕所等处应设洗手装置。
9.餐具和烹调用具消毒监控:餐具和烹调用具清洗执行五道程序:一洗 、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碗筷等餐具在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温度125℃,时间为30分钟;盆、
勺等烹调用具以流通蒸汽消毒,温度100℃,时间30分钟,或煮沸消毒30分钟。
10.积极配合医院感染控制科及地方疾控中心进行监测工作。 11.人员管理
12.医务人员: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营养医师、技师、护士和护理员,临床营养专业人员与床位比不少于1:200,营养医师占专业人员的比例≥50%。
13.医务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常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基本常识培训,上岗后每年应接受医院继续教育培训。 14.工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等基本知识培训,并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制度和手卫生。
15.3、进入工作区应着清洁的工作服、洗手或手卫生消毒。 16.4、疑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
17.5、积极配合感染控制工作,设感染控制联络员,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展开监测工作。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