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资料(精品)
目录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B.C 2000B.C 1200B.C 40040012002000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原始社会
考点1:中华文明的起源A
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元谋人、北京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地域 自然环建筑农作物 距今驯养动年代 物 纺轮 工具 陶器 彩陶 境特征 形式 黄河北方半 半坡流域聚落 陕西干旱地半地粟、白菜五、猪、狗 区农耕穴式 、芥菜 六千年 磨制石器 西安 文明 长江南方湿 水稻 七千 牛 耒耜 黑河姆流域润地区干栏
渡聚浙江落 农耕文式 年 磨制石器 陶 余姚 明 相同 1、都属于母系氏族阶段;2、都以农业生产为主; 之处 3、都会建筑房屋,定居生活;4、都会使用、制作石器和陶器。 3、传说时代(没有文字记载): 炎帝黄帝——“人文始祖” 尧舜禹——“禅让”制度;大禹治水
奴隶社会
考点2:夏朝的建立和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A
1、夏朝建立的意义:标志着国家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历史开始跨入文明时代。
2、王位世袭制:
3、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考点3:西周的分封制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体现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授民授疆土”,并规定授封者相关义务
3、作用: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与诸侯国的积极文化交流,维护了周朝统治;扩大了西周的影响,密切了与遍地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积极开发与文化发展
考点4: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A 考点5:商鞅变法B
1、背景:春秋时期,铁器与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本原因),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秦孝公初期,国力落后;引进人才,变发图强 2、目的:富国强兵 3、内容:
(1)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封建社会的标志);统一度量衡
(2)强兵措施:奖励军功
(3)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或政治方面):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我国“县”这一地方机构名称由此开始)
4、作用:秦国通过变法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展: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话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态度(精神,思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 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
表明了①商鞅在变法遭到旧贵族势力坚决反对的情况下,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旧势力进行斗争;②商鞅不墨守成规,能根据实际灵活变通,勇于创新。
2、商鞅变法对我们的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2)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3)改革要结合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出。 (4)要培养创新精神,勇于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