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医学细胞生物学思考题汇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4:16: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的分裂起着重要的作用。

2·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 3·踏车行为(轮回):在一定条件下,微丝可以表现出一端因加亚单位而延长,而另一端因亚单位脱落而减短的现象,是微丝组装后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现象。(当到达平衡期,肌动蛋白分子添加到肌动蛋白丝上的速度正好等于肌动蛋白分子从肌动蛋白上失去的速度,微丝的净长度没有改变。)

4·微管:微管蛋白组装成的管状结构,呈中空状,可装配成单管,二联管(纤毛和鞭毛中),三联管(中心粒和基质中)。书P88 5·微丝(MF):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直径约7nm的骨架纤维,又称肌动蛋白纤维。

6·中间纤维(又称为中间丝) : 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一类直径约10nm的管状纤维,由于其直径介于肌粗丝和细丝之间, 故被命名为中间纤维。 二、简答:

1·微丝、微管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A微丝:P96

⑴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

⑵作为肌纤维的组成成分,参与肌肉收缩 ⑶参与细胞分裂 ⑷参与细胞运动

⑸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⑹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B微管:P91

⑴构成细胞内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形态 ⑵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⑶参与中心粒、鞭毛和纤毛的形成 ⑷参与细胞内细胞器的定位和分布 ⑸参与染色体运动,调节细胞分裂 ⑹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2·简述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的结构组成。(详见P88 89 93 97)

⑴微管:中空圆管状,外径24nm,内径15nm。管壁由13条原纤维包围而成。原纤维是由?、?两种微管蛋白首尾相接交替排列组成,所以微管有极性 。

⑵微丝:由肌动蛋白单体聚合形成双螺旋.(肌动蛋白纤维是由两条线性排列的肌动蛋白链形成的螺旋,状如双线捻成的绳子)

⑶中间纤维:由波形蛋白,结蛋白,周边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原纤维蛋白构成。 第十章 细胞核

一、名词解释:

1·核孔:内外两层核膜融合形成的小孔。P101

2·核孔复合体(NPC):电镜下,核孔并非简单的孔洞,而是蛋白质以特定方式构成的复合结构。P101

3·核纤层:紧贴内核膜的一层高密度纤维蛋白网。P102

4·染色质:细胞在间期时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结构——细胞在间期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5·核骨架:在真核细胞的间期核中,除了核膜、染色质和核仁外,还有一个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体系——核基质,又称为核骨架。核基质是用核酶与高盐溶液对细胞核进行处理,将DNA、组蛋白和RNA抽提后,核内残留的纤维蛋白网架结构,其基本形态与胞质

- 5 -

骨架相似,又称为核骨架。

6·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一条长约200bp的DNA、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组蛋白H1分子组成,直径约10nm。长约146bp的DNA片段在组蛋白八聚体上缠绕约1.75圈。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由连接DNA相连。P105

7·动粒:动粒结构域的简称,又称着丝点,两条染色单体外侧表面的特殊结构,是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微管牵拉时的附着点,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P107 8·副缢痕(次缢痕):除主缢痕外,在染色体上的内缢、浅染部位。其在染色体上的数目,位置及大小通常恒定,可作为染色体的鉴别标志。P108

9·随体:位于染色体短臂末端的球形或棒状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随体的有无和形状、次缢痕的位置、数目和大小都是鉴别染色体的重要形态学特征。 10·核仁: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通常为均质的球体,一般有1-2个。 核仁的形状、大小、数目随着生物的种类、细胞的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变化。

问答:1、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比较。

(1)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丝的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常染色质中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等重复序列DNA。基因复制、转录时必须处于常染色质状态。

(2)异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集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质。异染色质很少进行转录,功能上处于静止状态。 2、简述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模型。

多(四)级螺旋模型:

⑴ 该模型认为染色体的包装要经过四级螺旋。

⑵ 两级螺旋:首先,直径为2nm的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并且在组蛋白H1的介

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为10nm的核小体串珠状结构。——染色体包装的一级结构。这样,DNA被压缩了7倍。然后,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10nm的核小体串珠状结构螺旋盘绕,每盘绕一圈有6个核小体,形成中空的、外径为30nm的螺线管。——染色体包装的二级结构。从核小体串珠状结构到螺线管压缩了6倍。 ⑶ 30nm螺线管再螺旋盘绕形成中空的、直径为0.4μm的超螺线管——三级结构。此时DNA被压缩了40倍。 ⑷ 超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形成了长度为2-10μm的染色单体——四级结构,也是最后一

级结构。此时DNA又被压缩了5倍。 ⑸ 这样,一条DNA长链经过四级螺旋,共被压缩了8000-10000倍。 3、简述染色质包装的染色体支架-放射环模型。 支架-放射环结构模型:

⑴ 前述两级结构;

⑵ 直径30nm的螺旋管盘绕约50圈形成一个放射状侧环(复制环),这些复制环锚定在

由非组蛋白构成的染色体骨架上。 ⑶ 每18个复制环呈放射状平面排列,结合染色体骨架上形成微带——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单位。

⑷ 约106个微带沿染色体纵轴构建成染色单体。

4、简述核仁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⑴超微结构:电镜下,核仁电子密度较高,无界膜包裹,由丝状纤维构成类似线团样或海绵状结构,可以辨认出3个不完全分隔的特征性区域,即纤维中心、致密纤维成分和颗粒成分。 ① 纤维中心:表现为相对浅染,近似圆形的低电子密度区域,是rRNA基因——rDNA的存

在部位。

- 6 -

② 致密纤维成分:由原纤维丝构成,是核仁内电子密度最高的区域。

③ 颗粒成分:位于核仁的外周,为处于不同加工成熟阶段的核糖体亚基前体颗粒。

⑵功能:①转录和合成RNA②装配核糖体大小亚基③45SrRNA的转录④45SrRNA的加工⑤核糖体亚基的组装。

5、核小体的结构要点是什么? ⑴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 ⑵核小体的结构:

①每个核小体由一条长约200bp的DNA、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组蛋白H1分子组成。核小体的直径约10nm。

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核心结构。由4种组蛋白即H2A、H2B、H3、H4各2个分子所组成。

③长约146bp的DNA片段在组蛋白八聚体上缠绕约1.75圈;组蛋白H1在八聚体处结合20bpDNA分子;结果166bp的DNA片段在组蛋白八聚体上缠绕了2圈。组蛋白H1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从而稳定了核小体的结构。

④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由连接DNA相连。连接DNA长度约0-80bp,典型长度为60bp。 第十一章 细胞周期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细胞增殖周期,简称细胞周期,可分为G1、S、G2、M期。

2·限制点:在细胞周期过程中,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特异或非特异的监控机制,这些监控机制能够鉴别细胞周期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一些抑制因子,这些抑制因子能够阻止细胞周期的运行,这些监控机制就称为检验点或限制点。

3·染色体列队:从前中期到中期,染色体向赤道板运动的过程称为染色体队列。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启动染色体分离和平均分配到两分子细胞的必要条件。

4·二价体:前期I偶线期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同源染色体结合在一起,称为二价体,又称四分体。

5·联会复合体:在同源染色体联会部分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复合结构,与染色体的配对和基因重组密切相关。

6·端化:在双线期,联会复合体逐渐消失,同源染色体开始相互分开,但某些部位还连接在一起,称为交叉,交叉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推移交叉会向端部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端化。 二、简答:

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书P122 2·减数分裂前期I各个时期的特征是什么?

⑴细线期:又称为凝集期,染色质开始凝集;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纤维样的染色体结构;在细线状的染色体上存在染色粒。

⑵偶线期: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即联会,又称配对期。

⑶粗线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不断提高。①染色体明显变短变粗,可以观察到四分体。②联会复合体的中部会出现圆球形或椭圆形的结构,称为重组结,与基因重组有关。有些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重组结出现,因此无基因重组发生。(同源染色体结合紧密并发生等位基因之间部分DNA片段的交换和重组,产生新的基因重组)③合成一小部分DNA,称为P-DNA,与交换过程中DNA链的修复、连接有关。

⑷双线期:①同源染色体开始相互分离,非姐妹染色体发生交叉。②四分体结构清晰可见联会复合体消失。③RNA转录活跃。

- 7 -

⑸终变期:①染色体凝集成短棒状。②四分体在核内均匀散开,是观察染色体的良好时期。③交叉端化过程的进一步发展。④核仁消失,核膜破裂,纺锤体开始形成。 3·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验点?起何作用?

⑴G1/S期检验点:主要监控细胞的大小和环境条件是否适合,DNA是否有损伤等。 ⑵S期检验点:主要监控DNA复制有没有完成,以及DNA有没有损伤等。

⑶G2/M检验点:主要监控复制完的DNA是否还有损伤,细胞的体积是否足够大等。 ⑷M中期/后期检验点:主要监控纺锤体是否完成组装。

- 8 -

搜索更多关于: 医学细胞生物学思考题汇总 的文档
医学细胞生物学思考题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d3d32f5026bod04q6x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