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晋商与徽商
作者:庞利民
来源:《记者观察》2017年第07期
《晋商与徽商》一书凝聚了我近十年来全部业余时间的心血和汗水。十年来,我作为交流干部,独居异地,工作之暇、八小时以外的一切时间和精力,包括所有自己可以支配利用的节假日和双休日,都无不投入这部书稿的资料搜集和文字写作上。为此,我减少了许多拜访应酬,脱离了些许尘世浮躁,躲进书斋,阅读写作,舞文弄墨,闹中取静,静中得乐,与明清两代晋商、徽商神交,怡然自得,自得其乐,乐不回头。这一股劲、一口气、一根筋,一憋就憋了十年。这十年,不管自己工作调动是在安徽还是在湖北,有点业余闲暇,就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拣在手里,埋头去做。此书历经十载,增删三次,回头数一数,成稿竟然有90余万字,自己也感到自豪和欣慰。这也是十年磨一剑,字字皆辛酸,苍天惠顾。因为我生来愚笨迂腐,天资不敏,至今还没有学会电脑打字、机上作文。这90余万字全是靠自己手工劳动,一笔一画、一字一句、一页一页地用笔写出来的。其中的艰辛困难,也是自己羞于启齿但又不能不言表的。
本书的写作,首先是缘自2006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将我从北京交流到安徽省电力公司工作。这之前,我没有来过合肥,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游过黄山。下山后也并没有参观徽州古民居,考察徽州人文和历史文化遗产。只记得黄山风光美如画,迎客松矗立在山崖。当时从黄山下来,就住在黄山市供电公司的一个小宾馆里,在宾馆的小卖部还买了一本舒同题名、黄山书社出版的《古黟》小册子。这本《古黟》小书,可以说是我认知古徽州、与古徽州结缘的起始和见证。
到安徽工作,黄山市供电公司是我们的管辖单位,为黄山市人民搞好供电服务,尤其是保障风景区的供电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我到了黄山市,到了黄山市所管辖的县区乡村,到了风景区及古镇老街民宅。工作日里我查线路、看电表,走进变电站、供电所看供电服务情况,深入老街民宅访问老百姓的用电需求。闲暇时,便在朋友们的陪同下,访古镇、入民宅、看祠堂、观牌坊、赏“三雕”,听向导和朋友们讲解徽州人文、徽商故事。这样一来,我就被美丽厚重的徽州山水和徽州文化所深深吸引,对徽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时起,我深深地热爱上这片土地,深深地热爱上这里的人民、文化、历史,也自觉地把安徽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尤其是当我读到明代剧作家、诗人汤显祖的五言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游黄山白岳不果》)时,当即就在书中旁批:“吾生欣慰处,有缘到徽州。不沾金银气,要识古徽州。”当年就有了要学习研究徽商的心思,有了这个美好的梦想。
本书的写作起因,当然还因为我是山西人。我的家乡万荣县通化村地处河东大地,濒临黄河,与猗氏(在今临猗县)接壤,距盐池较近。古有“猗顿用盐起……与王者埒富”(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明清晋商亦是从此兴起。我的曾祖亦曾在故里开设字号为“新兴诚”的京货铺,经营绸缎布匹颜料,于汾南一带小有名气。当年做生意曾向本家富户借贷1000银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