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突出了河南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明确了中原地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让省内外、海内外各界人士都看到了中原的美好前景,激发了人们齐心协力、共创未来的动力。”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杨伟民认为,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经济总量在全国均衡分布,而是经济总量在一部分区域集聚,同时集聚相应规模的人口,这样一来,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才能大体均衡,各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可能大体相当。
当前,我省的经济总量虽然位居全国前列,但还不能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匹配,建设中原经济区,无疑将使居住在这里的上亿人口,在不远的将来,撵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享受到协调发展的成果。
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的构想,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壮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中原经济区关乎你、我、他 □李 兵
一项战略的穿透力、影响力有多大,有时候“局外人”看得更清楚。 笔者有一位在北京某金融公司总部工作的朋友,最近想回河南分公司工作,问其原因,说是京城居大不易,再有就是“河南正在建中原经济区”,现在不回来,担心会丢掉“不少机会”——显然,他已经有意识地把个人的未来与中原经济区放在一起考虑了。
这印证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确,个人的一切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其命运轨迹,自然也很难摆脱时代主题的左右。 发展是当代的两大主题之一,建设中原经济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河南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战略工程”,对于这样一件事关亿万人福祉的大事,全河南18个市的人关注它,中原经济区内其他地区的人关注它,国人乃至海外人士也关注它。因为,这里蕴含着新机遇,这里孕育着新希望。
建设中原经济区,事很大但绝不空泛,它与我们普通民众息息相关。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这些都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所关注的内容;再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品牌红利”等效应,一定会惠及方方面面……
幸福生活要靠双手去创造,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是做,你、我、他,只要从现在做起,从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幸福生活就一定能实现! 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即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在以扩大内需推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中,人们习惯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重要参数作为内生变量来考虑,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包括储蓄率、劳动供给、技术进步等。
腹地经济:就是受中心经济地带所辐射、所吸纳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相对应的概念,其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如果没有经济腹地,经济中心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也就无所谓经济中心。
腹地效应:指最大化地发挥腹地的资源优势,承接中心经济地带的经济资源,做大腹地经济。 专家声音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河南省和经济区的战略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周叔莲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处在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紧紧抓住!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一鸣 网友观点
网友“夜品斋”:1亿人的问题无论放在哪个地方、哪个国家都是一杆沉甸甸的秤,但有了中原经济区这面大旗,我们就能凝聚各方面、各阶层的力量朝着目标去努力,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网友“春色满园”:看,富士康来了,综合保税区我们也是中部六省第一个,这还不算中原经济区真正“发威”,如果中原经济区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哈哈,不用多费口舌,就会有更多“核弹级”的世界“大鳄”抢滩入驻河南,我们自己的“双汇”、“思念”等名牌企业也会越来越多!
网友“麦田守望者”:我可能一下子弄不懂啥是中原经济区,但我就知道,中原经济区对咱河南老百姓有好处,对我自己也有好处。中原经济区要是建成了,一定会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等着我,日子也会越过越好,我期待着! 2020年河南经济 发展部分目标展望 2009年 2020年
人均生产总值(元,二○○○年物价) 14914 436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二○○九年物价) 14372 44300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 1.146 0.77
“三化”协调 科学发展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为基本途径,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体制、扩大开放,着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努力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在支撑中部崛起、密切东中西联系、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目标为“五新”: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在具体实施中,分两步走:
第一步:五年彰显优势。力争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发展接近中部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迈出重要步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区域。 第二步: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实现新跨越,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战略定位
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251平方米的农家小楼
新乡市延津县王楼乡中苑社区的张清芬每天都要在自己的新房里转悠上好几趟,“看着心里就是美。”张清芬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自来水、抽水马桶……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251平方米,外带一个能种花种菜的小院,孩子们还可以就近到服装厂上班。把小孙子送到幼儿园,在附近的超市买点菜,张清芬感觉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一个城里人了。新乡市率先在我省启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这种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条贯穿发展始终的红线
放眼全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在发展中摸索,在摸索中完善,一条红线逐渐明晰并贯穿于发展的始终,那就是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