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的力量甚至改变着国家的形象。由于拥有良好的软件设计、语音呼叫等外包服务基础,世界上有40多家著名企业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叫世界的工厂,印度叫世界的办公室。”人口专家邬沧萍说。 再转向国内。无锡是国家五个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城市中唯一一个地级市,去年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61.72亿元,占GDP比重达41.3%。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显示,2009年河南服务业的产值为5700.91亿元。占到全省服务业总值24.8%的郑州市,去年的服务业增加值为1418.92亿元,这就是我们的差距和动力。 现代服务业关系到现代产业体系的完整和效率。由此不难理解,省委全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并提出要引进优质资源,促进服务业扩张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升水平,建设面向中西部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亮点就在我们身边 亮点1
看现代农业如何“化土成金”
《纲要》提出,要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立健全“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被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恰恰是因为其深化了传统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雏鹰农牧实施“分散养殖、统一管理”,建成了包括饲料生产、种猪繁衍、生猪养殖、种蛋生产、鸡苗孵化、技术研发、疫苗防治等在内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将疫情的风险降到最低,解决了制约规模养殖的各种瓶颈。“我们2009年的销售收入是5.4亿元,带动农户近2000户,户均增收5.83万元/年,预计到2011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带动农户有望超过4000户。”雏鹰农牧董事长侯建芳说。
雏鹰农牧募集资金将投向年出栏60万头生猪产业化基地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等项目。而这也正是省委全会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所要求,通过壮大规模、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核心区。 亮点2
看先进制造业如何做大做强
《纲要》提出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等要求。
作为河南最具世界500强潜质的大型企业河南煤化工,下一步将如何做呢? 装备制造产业是河南煤化集团重要的支柱产业,下辖的子公司洛阳LYC轴承集团、开封空分集团等掌握的核心技术均处国内一流水平。
洛阳LYC轴承集团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我国目前最大、最精密轴承的诞生地,也是国内轴承产品规格最广、用途覆盖面最宽、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基地,保持着多项亚洲、中国轴承行业纪录。神舟系列飞船以及“嫦娥一号”卫星上均有LYC品牌轴承在运转。集团将加快新洛轴、新空分等项目建设,培育煤矿机械制造产业,把洛阳LYC轴承集团建成世界一流的轴承研发生产基地,强势打造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空分、煤机制造企业集团。
开封空分集团是国内同行产品出口最多的企业。按照战略规划,在3年内,开封空分综合实力将居国内第1位。 亮点3
看物联网如何感知未来
《纲要》提出,发展物联网不仅是优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要求,也将增强我省基础产业保障和支撑能力。
今年5月,河南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在郑州揭牌。如何通过物联网感知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作出如下描述。
物联网诞生的一个关键技术是射频识别器,它有一个自己发出的频率,不管仓库的货在什么地方,它都马上可以找出来,使库存量降低7.5%。沃尔玛全部供货商都使用了射频识别器,贴在容器和盘上,每年节约成本84亿美元。去年,沃尔玛的利润近200亿美元,节约的成本全部变成了利润。
物联网还可以用在电网上。电网的利用率很低,是因为发电厂和用电单位或者说最终用户家庭相互不匹配,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需要用电。有了物联网,建立智能电网后,才能改善电力交换和使用效率,风电和太阳能才能上网供电。 物联网还可应用在智能医疗中。如果每个人都有电子医疗记录,医生在哪儿都能查到病历,就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亮点4
看现代服务业如何拉动就业
《纲要》提出,产业发展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依托,“吸纳就业能力强”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之一。
我们不妨透过中国传媒代表团的《德国文化产业概观》,看看德国是如何通过发展服务业拉动就业的。
在2008年德国产业经济排行中,文化产业的产值仅次于德国举世闻名的机械制造业和汽车业,成为其第三大产业。
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个第三大支柱产业中,大量的是中小企业活跃其中:2003年,德国有13.4万人在仅有2~5名职工的小型私营文化经济公司工作,他们创造的产值达35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与软件市场和能源市场各自创造的产值比例相当。
目前,德国约100万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散布在21万家文化创意企业之中。其中78%的德国文化企业,都是仅有1~10名员工的小企业,64%的新闻工作室雇员不足10人;每间创意工作室平均拥有3.5个创意人。 亮点5
看基础产业为何适度超前发展
《纲要》提出,适度超前发展基础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地位。
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但在长期研究中国的美国经济学家巴里·诺顿看来,“中国的人均用电仍然低于中等收入国家”。 诺顿分析,2003年,中国的人均用电消费是1464千瓦时,这一水平大约与美国1941年的用电水平、日本1962年的用电水平或者中国台湾地区1975年的用电水平相同。“这三个发展较早的经济体在人均用电方面都在25年中增加了4倍。”诺顿据此认为,中国的发电量在随后的20年左右也要达到现在的4倍。
适度超前发展基础产业,为发展搭建出新的平台,也是一个全球共识。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白宫发布的《复兴计划进度报告》强调:3年内将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增加1倍,使其能够为600万个美国家庭服务;铺设或更新3000英里的美国电网,并为4000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
新型城镇化“大片”上演
核心提示
《纲要》(试行)提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与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五级城乡体系,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谁来拯救美国?中国农民!
这不是天方夜谭。华裔美籍学者陈彼得最近出版了《谁来拯救美国》一书,畅销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西方世界。该书认为,中国9亿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巨大消费需求,将帮助美国走出衰退。
无独有偶,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也认为,21世纪将出现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城镇化的构想,正像历史大片一样在中国各地震撼上演。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第一农村人口大省,河南也将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城镇化浪潮中扬帆前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关键举措被寄予厚望。
在步履铿锵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我省将走出一条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区域竞争进入城市群时代
经济学家断言,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真正焦点是城市群的竞争力。 事实确实如此。
有报告显示,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创造了全国4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直接带动了东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竞争最重要的核心区域。
10月9日,《中国发展报告2010》在上海市新鲜出炉。这份报告认为,我国今后应重点发展8大城市群:哈长、闽东南、江淮、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平原、成渝和北部湾。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中原城市群在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中曾位居第七位,超过武汉、长株潭、合肥城市群,成为中部城市群的“龙头”。但不到4年时间,群雄逐鹿的城市群竞争就让我们压力倍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