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科技创新活动实践和学生访谈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深刻剖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且人格健全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的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
2.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军,承担着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如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高校教学与改革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教育目标的实施。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使高校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
3.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主体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生的青年一代,正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中。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才。他们目睹了国家的发展,他们关心政治、关注民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创新使命感。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据资料显示,在能力方面,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最看重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更加受到青睐。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自1996年清华大学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以来,以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重大科技赛事为主体的高校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并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这些课外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成为高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科技创新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