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套试卷合集】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一中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0 20:00: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我国南方出现少有的寒冷天气,广东韶关也出现雨凇,所谓雨凇就是非常寒冷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0℃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冰层.雨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液化 D.熔化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水结冰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水的凝固点0℃和对外放热,题目条件温度低于0℃,水可以结冰,即凝固现象.

【解答】解: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这个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B.

2.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的;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解答】解:

镜子上结雾,指的是镜子上出现的小水珠,它是由浴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镜面模糊不清;

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化,防雾镜在背面装有电热丝,浴后的化妆、剃须、整发和装扮自己的仪容时,只要接通其电路,提高镜面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不能放热液化,所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故A正确. 故选A.

3.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

B.凝华、液化

C.升华、液化

D.升华、熔化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水蒸气变为冰粒,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叫做凝华;冰粒变为雨滴,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叫做熔化,故A正确. 故选A.

4.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B.

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D.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音调的因素,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A图探究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图探究了声音传递能量;

C图改变水量,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频率,改变音调; D图可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故选C.

5.寒冷的冬天,人们嘴里能呼出“白气”,但又很快消失,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寒冷的冬天,人通过呼吸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不久“白气”又看不见了,是因为小水珠又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 故选C.

6.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别针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接收三个方面;根据选项中减弱噪声的位置,可选出答案. 【解答】解: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4)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解答】解:

A、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故C错误;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所示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樟脑丸逐渐变小 B.

河水结冰

C.

露珠的形成 D.

“雾凇”的形成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解:

A、樟脑丸逐渐变小,樟脑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此选项正确; B、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

C、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 D、“雾凇”是由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 故选A.

9.“天宫一号”中的宇航员在太空和家人通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B.宇航员的声音是以340m/s的速度传回地球的 C.家人能根据音色辨别出宇航员的声音

D.家人听到宇航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音调很高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品质叫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质; (4)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频率. 【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无法在太空中传播.宇航员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此选项错误; B、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

C、不同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所以家人能够根据音色辨别出宇航员的声音.此选项正确; D、宇航员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响度大.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0.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考点】声与能量.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套试卷合集】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一中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dhgf8k9pf1ujtp7zqyg25ui718xfz018y4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