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结合图可知D5683,从连云港(9:55)到淮安东(10:57),自北向南开,此时段太阳位于东南,李教授位于动车前进方向的右侧,为西方,太阳不能照射到,因此不需要拉窗帘,A错;
D5682,从淮安(11:17)到徐州(12:26),自东南向西北开,此段时间太阳从东南逐渐转到西南,李教授位于东北方向,太阳不能照射到,不需要拉窗帘,B错; D5685,从徐州东(12:49)开往淮安东(13:57),自西北开往东南,此时段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李教授位于动车前进方向的右侧,为西南方,太阳能照射到,因此需要拉上窗帘,C正确;
D5688,从淮安(14:17)到徐州(15:20),自东南向西北开,此段时间太阳从位于西南方,李教授位于东北方向,太阳不能照射到,不需要拉窗帘,D错。 故选:C。
2019年12月16日到12月2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根据火车的前进方向和太阳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D
【解析】解:由材料信息可知李教授出差期间为12月18日至26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正午树影先变长后变短,A错误;
徐州的昼长先变短后变长,日出时间先推迟后提前,B错误; 日落方向在12月22日之后逐日偏南,C错误;
徐州纬度较宿迁高,12月18日至26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D正确。 故选:D。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向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至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日落: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3.【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③为沉积岩、②为变质岩、①为花岗岩、④为玄武岩。连云港云台山与泰山、崂山一脉相承,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岩(变质岩),符合的是②。 故选:B。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第13页,共22页
4.【答案】D
【解析】解:由题干可知,连云港云台山与泰山、崂山一脉相承,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岩(变质岩),原系海中岛屿,后演化成陆地。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依次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故选:D。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据图可知,江苏此次降雪还伴随着气温下降的天气,并且发生于冬春季节,故为冷空气南下,为冷锋系统过境导致。 故选:C。
本题考查锋面系统的知识,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6.【答案】A
【解析】解:结合分析可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由于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降低,融雪消耗热量,①②正确;地面覆盖着雪,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因此地面辐射弱,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③④错。 故选:A。
结合题意可知,江苏南京迎来了第一场小雪,应该为冷锋影响形成。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上升,天气晴朗。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关键是结合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进行分析,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D
【解析】解: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区为黄山地区,纬度低,海拔不高,冬季气温不低,无结冰期,排除A。
图中显示,①段支流位于上游,②段支流位于下游,上游河水流速快,下蚀为主,河床较窄,排除B。
①段支流位于上游,流域较小,流量较小,②段支流位于下游,支流较多,流域较大,流量较大,排除河水流速快,下蚀为主,河床较窄,排除C。 根据等流时线疏密可以看出,与②段支流相比,①段支流3小时流程较长,说明流速快,D符合题意。 故选:D。
读材料可知,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该流域出口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位特征,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原理,并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A
【解析】解:图中甲线以西,等流时线21-12的变化南北变化东西延伸,说明由北向南坡度变化,河流由北向南流;甲线以东,等流时线数值由北向南减小,说明河流由北向
第14页,共22页
南流;甲线是流域内两条支流的分水岭,即山脊线;两条支流由北向南流,在最南端汇合向东流出。 故选:A。
山脊线指的是沿山脊走向布设的路线。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线等高线表现为一凸向低处的曲线。
本题以黄山径流试验区等流时线为背景,考查了甲线的属性,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9.【答案】D
【解析】解:由表格中信息,结合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自然带Ⅴ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针叶林。 故选:D。
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0.【答案】B
【解析】解:Ⅰ为热带季雨林,Ⅱ为常绿阔叶林,与Ⅰ相比,自然带Ⅱ蝶类种数较多的原因可能是地形变化大,生物种类多;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②④正确。 故选:B。
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1.【答案】B
【解析】解:“人口红利期”指的是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越南人口红利峰值年为2013年。 故选:B。
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转变。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人口红利,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12.【答案】D
【解析】解:读2010-2018年越南人口年龄结构图可知,图示时期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呈增加趋势。 故选:D。
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转变。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人口问题,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第15页,共22页
13.【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甲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为商业区;乙占地面积最大,为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围,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为工业区。 故选:A。
污染大气的工厂布局: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及最小风频上风地带。污染水源的工厂布局: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布局: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本题以研学小组绘制的该城镇简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解:A、化工园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①处位于城市的上风向,故错。
B、②处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水质差,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地,故错。 C、③处在风景区,建设高档次住宅小区会破坏景观,故错。
D、④处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建设城市防护绿地可以减轻对居民区的污染,故对。 故选:D。
根据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商业区对交通条件要求高,除分布在城市中心外,一般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主干道两侧;而住宅区、工业区一般成片状分布;行政区布局分散,一般不会呈条状分布。
解题关键是对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解:A、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未来几十年风力发电的效率逐渐提高,故不符合题意;
B、读材料可知,风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此风电场的面积会逐渐增加,C错,但符合题意;
C、风力发电受到各国的重视,因此风力发电的总量会逐渐增多,故不符合题意; D、读材料可知,“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因此海上风电比重逐渐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本题以海上风电场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了未来几十年风电发展趋势,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16.【答案】D
【解析】解:而相对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由于远离海岸,风电机组在恶劣的海洋环境影响下,螺栓等易损件失效加快,机械和电气系统故障率大幅上升,导致检修维护的频次加快,同时运行与维护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运输工具,导致建设及维护支出大大增加。但海洋空间广阔,在海洋建设可节约土地资源。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海上风电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及潮间带风电机组所处的环境与陆地条件截然不同,海上风电技术远比陆地风电复杂,在设计和建设海上风场过程中,我们将不得不考虑海上恶劣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带给我们的影响。如盐雾腐蚀、海浪载荷、海冰冲撞、台风破坏等制约因素。海上风电建设不同于其他项目建设,牵扯到海域功能的区分,航道,电
第16页,共2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