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周 数:14
学 分 数:14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道桥工程方向(桥梁工程设计)
一、毕业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属专业必修课程。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
1. 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桥梁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本专业的各种设计规范和规程。
3. 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 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设计训练,使学生熟悉桥梁的分孔、桥梁标高的确定、结构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一般桥梁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合理地选择结构、构造方案;能熟练地进行结构设计计算;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在桥梁结构设计计算中的应用,学会利用各种设计资料 二、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及时间安排
1、时间要求: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应安排14周。具体时间安排可参考如下: 第1-2周:桥梁方案的比选设计 第3-6周:桥梁水文计算
第7-13周:桥梁结构设计、图形的绘制 第14周:教师审图,学生准备答辩
2、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出符合
要求的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并绘制桥梁结构施工图。必须采用计算机出图;结构计算必须全部采用手工计算。
3、知识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能综合应用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延伸。
4、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学会依据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加工和整理,能正确运用工具书,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设计规范,提高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分析、及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5、综合素质要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三、毕业设计内容
(一)桥型方案比选
针对给定的原始资料,根据桥位地质、地形、水文资料以及设计标准要求,提出至少三种可行桥型,主要从构造、受力特点、施工难易程度、运营情况、维修养护等方面进行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论证推荐方案的优、缺点。
(二)桥梁初步设计(结构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具体情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工作是进行桥梁的总体规划,初步拟定桥梁结构的主要尺寸、估算工作数量,提供主要材料的用量和全桥造价的概算指标等一系列工作。具体内容包括:
1. 调查桥梁的使用任务、桥位附近的地形、地质、水文情况,了解当地建筑材料来源和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与施工机械等情况。
2. 选择桥位:一般地,桥位的选择,原则上应服从路线的总方向,路桥综合考虑。
3. 桥梁纵、横断面设计:包括桥梁总跨径的确定,桥梁分孔、桥面标高与桥下净空,桥上及桥头的纵坡布置等。
4. 选择墩、台及基础型式。
5. 初步拟定上、下部结构各部分主要尺寸。 6. 明确桥面构造措施。
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可绘制方案与编制说明书。初步设计方案图应按三视图绘制纵向立面图与横向剖面图,并加纵向平面图(桥型布置图采用A2幅面)。
其中纵向立面图与平面图的比例尺应相同,可采用1:1000~1:500;对于剖面图,可用1:200~1:150,视图幅地位而定。其中在立面图中应标明桥梁总长度、计算跨度、台顶高度与桥台斜度、枯水位、常水位、通航水位与计算洪水位、桥面纵坡以及各控制点的设计标高以及桥台与桥墩的编号。在横剖面图中应标明行车道宽及桥面总宽、主梁(或拱肋的间距、或墩台)的横向尺寸,横坡大小,并绘出桥面铺装与泄水管轴线等。除桥型布置图采用A2幅面,其他用A3幅面。
(三)桥梁技术设计(结构计算分析及验算)
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上下部结构的力学计算分析,构件截面设计与连接设计,进行刚度与稳定性验算,进一步了解与应用《桥涵设计规范》,查阅与应用有关参考资料,最后要求绘制结构施工图。
技术设计大体上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 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拟定细部构造和尺寸; 2. 上部结构内力和挠度计算(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
3. 上部结构配筋(配束)设计,截面强度验算,结构变形和裂缝验算,拱式结构需要进行稳定性验算;
4. 下部结构选择有代表性或控制设计的墩台进行相关的计算与验算; 5. 初步拟定施工方案;
6. 绘制施工图和施工方案示意图。施工图包括:桥面板配筋构造;主梁(或拱肋)配筋和模板图,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还须绘制预应力钢束构造图;横隔梁配筋图及连接构造详图(对桁架拱桥则为剪力撑配筋图);墩(台)帽结构详图;人行道及栏杆构造图。
各结构施工图比例尺按图幅设计布置在1:100~1:10之间,大比例尺用于局部大样图。技术设计必须在绘图后及时整理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最后连同结构施工图、方案比较说明书及初步方案设计说明书一起,呈交指导教师。要求计算准确,图面规范。
(四)其他
毕业设计期间应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并完成以下工作: 1. 开题报告
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方案设计,并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反映出初步方案的概况、对设计课题的构思,以及要解决
的问题和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开题报告的正文不少于800字,格式按学校教务处“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执行。
2.外文翻译:
选择较重要的内容翻译1-2万个印刷符号,完成约3000汉字的译文。外文翻译的成果格式按学校教务处“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执行。
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一段时间内收集某一专题的大量文献资料,经阅读、分析、综合而写出的小论文。要求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近3-5年文献,其中含有计算机检索。文献综述的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文献综述成果的格式按学校教务处“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执行。 四、成绩考核办法
毕业设计的成绩必须经“批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评定。先分别评分,然后综合评定最后成绩。最后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
1.“批阅”: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成果和设计阶段的表现,评定成绩并写出指导教师评语。批阅成绩占总成绩的40%
2.“评阅”:是评阅教师评审学生的成果后评定的成绩,并写出评阅教师评语。评阅成绩占总成绩的20%。评阅教师不得由指导教师兼任,且指导教师的批阅成绩事先不宜与评阅教师见面。
3.答辩:毕业答辩必须在“批阅”、“评阅”完成后进行。答辩小组一般由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40%。
答辩的程序为学生先汇报设计概况10~15分钟,然后教师提问。提问应围绕设计过程各个主要环节的内容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适当增大问题的难度,通过答辩了解学生掌握各门课程及规程规范的情况。提问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对每个学生的提问数不少于五个问题。每个学生汇报及答辩的总时间约30分钟。 五、教学大纲执笔人:杨俊 汪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