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沉总高度,系指下沉前、后刃脚之高差 1 2 一般项目 4 钢材、对接钢筋、水泥、骨料等原材料检查 结构体外观 平面尺寸:长与宽 3 曲线部分半径 两对角线差 预埋件 高差 下沉过程中的偏差 平面轴线 mm <1.5%H 180~220 满足设计要求 无裂缝、蜂窝、空洞,不露筋 % % % mm % ±0.5 ±0.5 1.0 20 1.5~2.0 300mm,L<10m时,控制在100mm之内 查出厂质保出或抽样送检 直观 尺量,最大控制在100mm之内 尺量,最大控制在50mm之内 尺量 尺量 水准仪。最大不超过1m 经纬仪。H为下沉深度,最大控制在300mm之内,此数值不包括高差引起的中线位移 坍落度测定器 5 封底混凝土坍落度
13
第二节 顶管施工
1、设备选择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顶管施工选用挤压式顶进施工法。 1)、顶管工程力学参数确定
顶管道受的阻力,包括工具管切土正压力和管壁摩擦阻力。
根据设计图纸得知,在考虑了安全系数的前提下最大控制顶力为300吨。考虑到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及不可预见因素,顶管设备取2倍能力储备,设备顶进能力应达到600吨,采用2个300吨的千斤顶可满足要求。
2)、顶进设备的选用
顶进设备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顶铁、工具管及运出土设备等。 千斤顶是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考虑到为避免千斤顶故障而影响工程进度,故采用两套设备。千斤顶在工作坑内的布置采用两台并列式,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应在同一轴线防止产生顶时力偶,造成顶进偏差。根据施工经验,顶管上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管子垂直直径的1/4~1/5处为宜。
高压油泵由电动机带动油泵工作,选用额定压力为62Mpa的ZB-500塞泵,经分配器,控制阀进入千斤顶,各千斤顶的进油管并联在一起,保证各千斤顶活塞的出力和行程。
顶铁是传递和分散顶力的设备。要求它能承受顶压力而变形,并且便于搬动。根据顶铁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横顶铁、顺顶铁和U形顶铁三种。本工程采用U形顶铁形式。
14
工作坑上设活动式工作平台,平台用30号工字钢梁。工作坑井口处安装滑动平台,作为下管及出土使用。在工作平台上设直重架,上装电动行车,其起重量应大于管子重量。 后座油缸连接板油缸导轨刚性顶铁顶铁环形顶铁穿墙止水顶进设备布置图 2、进出洞口措施 顶管顺利进出洞是顶管成功的基础,我们考虑到土质条件,提出以下进出洞口措施: 1)沉井时如造成洞口周围地基塌陷,应进行回填粘土压密加固,必要时加以井点降水疏干土体水分。
2)为使出洞口在施工中不发生泥水流失,洞口止水装置必须良好,必须做到:止水胶圈安装平整牢固,水密性良好;止水胶圈安装位置必须与管道在同一轴线。
3)为了确保工具管安全进出洞,尽量避免泥水流失,造成地面塌陷,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对洞口外的土体采取压密注浆进行加固。
3、管道外围压注触变泥浆减摩
为了减小管道外壁的摩阻力,必须在管道外围压注触变泥浆。
15
触变泥浆压注力和耗量:触变泥浆的压注力应与注入土层的土体压基本相当或略大,而触变泥浆的耗量亦应略大于或等于地层土体的损失量。
触变泥浆的配比及拌制:
1)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多次试验,采取成品膨润土的配合比如下: 膨润土:水:碱=100:614:2.0(重量比)
2)泥浆的拌制要均匀。首先将定量的水放入拌和桶内,开动拌和机徐徐投入膨润土,拌和2-3分钟,继续搅拌7-8分钟,即成泥浆。制成的泥浆排放入贮浆池内贮存12小时,使膨润土、水、碱发生置换作用,形成稳定性良好,且有一定粘度的泥浆,使用时用泵压至管道外围。
为了防止贮浆池内泥浆离析,应间歇地对贮浆池内泥浆进行搅拌。 3)触变泥浆的压注方法:
采用在顶管工具管压浆、中继环补浆的方法,对工具管压浆要与顶进同步,以迅速在管道外围空隙形成粘度高、稳定性好的膨润土泥浆层。
中继站补浆是在已有泥浆层的基础上改善泥浆层,补充其损失量。工具管尾部第一压浆孔后的10m处设置第一道补浆孔,此后每隔6m通过管节上的补浆孔补浆,以保证管道处围空隙充满触变泥浆,补浆始终要坚持从后向前补压和及时补浆的原则。对于各层土质,特别在夹砂土层施工时根据其渗透系数充分考虑泥浆的损失,调整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4) 泥浆的置换:
每段管道顶进完成后,立即用2:1水泥浆将泥浆置换出来,以确保管道外围土体有足够的支撑和减少渗漏水。
4、顶管推进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