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四句中,“孤帆”指什么?这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拜新月 李 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第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注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 章台路: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多妓馆,京兆尹张敞无威仪,罢朝以后常走马过章台街游乐。后以章台路代指歌妓聚居的烟花柳巷。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注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739—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生不得重用。
“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注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指出该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加以分析。 答:
7.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长沙怀古
卢 挚
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
注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调臣。
注 瀛洲:传说中仙人所居之神山,暗指诗人曾供职的集贤院。
“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8.阅读正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臵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①此词作于1179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16个年头。②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浦歌 李 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本诗何处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指出。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主要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加以分析。 答:
②
①
答案解析
1.“孤帆”运用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代指一艘小船,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赏析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中断”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仅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孤帆”代指一艘小船,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整首诗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
2.借代,“裙带”代指女子。本句写寒风吹动少妇裙带来回飘动的景象,表现了她“细语”的时间长久和她思夫时感情的深沉。
赏析 “开帘见新月”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于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惟妙惟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臵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裙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裙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沥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3.借代。词人用“玉勒雕鞍”代“华贵车马及乘坐的人”,用“章台路”代指丈夫的游冶之处。妻子登上高处,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可是却一无所见,流露出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赏析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
意境。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女子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 4.①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②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
5.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暗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6.借代。《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一词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表达了词人率师北伐、收复中原的壮志。“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极写往日宫廷奢华生活: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其中“珠翠”是妇女佩带的首饰,在这里指宫女。从相似、相关的角度来看,“珠翠”和“宫女”只有相关性没有相似性;且我们也不能把它说成“像珠翠一样的宫女”,不能还原成明喻,因此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为借代。
7.“纫兰”“搴若”借喻,指品德高尚、志趣高雅的人。“招魂”用典,源自屈原的《招魂》诗。本句表达了词人为志洁行廉之人不被重视、无人理睬的感叹之情。
8.“长门事”用典;“蛾眉”借喻,指美人,更指自己。词人在这里书写自己尴尬的情况,盼望得到重用,为自己有才而不被重视鸣不平。
赏析 在上片中,作者心绪不宁,是哀婉,是叹惜,更是一种迷惘与无可奈何。万紫千红的春,离我匆匆而去,一时万树枝头,落花飞红。这凋零衰败的景色本就够惨淡的了,它怎么能再经得起风风雨雨的几次摧残呢?花是春天的象征,“我”生怕花落春去,而希望花儿迟开晚放,但这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一种幻想而已。然而尽管如此,“我”仍心有不甘,向春反问:“你且留步!听说海角天涯并无你的归处,你能去哪里呢!”春默默无语,依旧悄然离去。如果说,在人间还有什么春的痕迹,那只有画檐蛛网上沾着些的柳絮,给我们一丝慰藉。
在下片中,作者愤懑不平,是控诉,更是一种诅咒。据史书载,长公主在汉武帝继位上起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