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地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 新
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南多北少的特点,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
2. 掌握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及其优、缺点。。 3.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须注意的诸如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三线工程方案及其优、缺点。 一、学情调查 情景导入 二、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位,从地域上看, 多 少。
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长江是我国第 大河,属于我国的_______区,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也较 ,长江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 区(填三大自然区名称),中下游与最缺水的 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调水。 【合作探究】:
1、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补充知识) 淡水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储量有限 空间分布不均 时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用水量大增 水污染严重 资源浪费 解决措施 海水淡化 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 2、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西线工程:位置在 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 供水。
2.中线工程: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的 水库和 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 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3.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地势 高 低,需 北送,在黄河以北则可以向北自流。 【合作探究】:1、列表比较南水北调的三个方案。
读教材“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并根据教材内容,填写下表。 方案 东线工程 路 线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 从 上游引水到 水,基本沿 河输水到 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 上游 地区 东麓送水到 、 。 1
水源 下游 区 中游、 水库、 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水库 雅砻江、大渡河 地区 供水 下游地区; 下 平原; 地区; 区 游地区; 流域 下游 评 优有 可以利用 可 供水 价 点 工程量 较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 缺黄河以南地区地势 ,需挖 , 点 需梯级抽水需抽水北送,耗工程量很大 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西北,可 供水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 部分地区供水 2、为什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率先开工?
(三)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积极意义
1) 社会效益:供水区是我国人口多经济重要的区域,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进一步改善 ,吸引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 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 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后, 。
3) 生态效益: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 .缓
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的,控制地面沉降,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 ,以东线为例加以分析 )
1) ,特别是枯水季节,长江径流量减少以后,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
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 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 。 3) 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的 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4) 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
后 。
5) 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
量的污水排放 。 三.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
A组题
1.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春夏多,秋冬少 D.年际变化大 2.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两广地区 3.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因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主要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
2
灾害 ⑥因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4.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 ①土地和耕地面积大 ②人口少 ③水资源利用率高 ④水资源总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与耕地分布不匹配,面对这种情况,正确做法是 ( ) ①减少耕地面积 ②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 ③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④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6.不能自流输水的线路是 ( ) A.西线 B.中线 C.东线南段 D.东线北段
7.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效益是 ( ) A.社会效益--缓解城乡、工农业用水紧张状况 B.生态效益—促进受水地区经济发展 C.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下降和地面沉降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选择东线先行。据此完成8~9题。 8、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 )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东线工程难度小 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 ④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 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③⑤ D.②④
9.东线方案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 A.地面下沉 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 D.湿地面积增加
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立项的工程有三项:即东线一期工程的江苏段三阳河工程、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据此回答1~3题。 10.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经过( )
A.苏、皖、鲁、冀 B.苏、鲁、冀、津 C.苏、皖、豫、冀 D.鄂、豫、冀、津 11.和最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 )
A.航运设施工程 B.灌溉工程 C.节水工程 D.治污工程 12.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相比,其优点主要是( )
A.水质好 B.工程量小 C.全线可以自流 D.输水量大
B组题
13.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程,尽早开工建设。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 对_________________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工程方案中,可利用 _________________ 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自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河、_________________河、_________________河三大流域城市用水的紧张情况。
(4)在图中A、B、C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自流输水的是 _________________段。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__ 。
14.读“我国南水北凋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b
3
(km)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图示输水干线为 工程的主体;a河是 ,c地位于 流域。
(2)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原因是 此输水路线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是 河段。 四、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及其优缺点 (三)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五、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
复习第三单元的基础知识,完成第三单元的练习题。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