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③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NO2等,用强碱溶液吸收;CO点燃除掉;NO先与足量空气混合后再通入碱溶液中;H2和其他可燃性气体(如气态烃)虽无毒性,但弥散在空气中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应当点燃除掉;NH3用浓硫酸吸收;制备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 防止暴沸。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沸石或碎瓷片。 (4) 防止泄漏。防气体泄漏主要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液体泄漏主要是检查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等是否漏水。
(5) 防止堵塞。如加热KMnO4制O2,细小的KMnO4粉末可能引起导管堵塞,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6) 防止挥发。有密封、液封、冷凝回流等方法。
(7) 防止中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五官以及皮肤的伤口侵入人体引起中毒,实验中应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尽量在通风处进行。
1. (2016·山东青岛一模)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可用甲装置来探究SO2的漂白性 B. 可用乙装置验证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C. 用图示的方法可以检查丙装置的气密性
D. 可用丁装置测量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2. (2016·山东菏泽期末)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图1
图2
图3
图4
A. 用图1所示装置可制取氨气
B. 用图2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 C. 用图3所示装置可制备Fe(OH)2并容易观察到白色沉淀
D. 用图4所示装置可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3. (2016·湖南湘潭、邵阳联考)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 用图1所示装置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B. 用图2所示装置配制100 mL 0.10 mol·L-1 K2Cr2O7溶液 C. 用图3所示装置干燥少量的SO2气体
D. 用图4所示装置蒸干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Cl3晶体
4. (1) (2016·河北廊坊期末)下图装置中,仪器d的名称是 。
)
(2) (2015·山东卷)毒重石用盐酸浸取前需充分研磨,目的是 。实验室用37%的盐酸配制15%的盐酸,除量筒外还需使用下列仪器中的 (填字母)。
a. 烧杯 b. 容量瓶 c. 玻璃棒 d. 滴定管
(3) (2016·安徽淮南一模)甲酸(HCOO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熔点8.4 ℃,沸点100.7 ℃,能与水、乙醇互溶,加热至160 ℃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实验室可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HCOOH
H2O+CO↑,实验的部分装置
如下图所示。制备时先加热浓硫酸至80~90 ℃,再逐滴滴入甲酸。
①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的仪器,补充图中虚线方框中缺少的气体发生装置: 、e(填字
母)(必要的塞子、玻璃管、橡胶管、固定装置已省略)。其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处于 位置。
②装置Ⅱ的作用是 。 【参考答案】
问题思考
问题1 提供热源的方法有酒精灯、酒精喷灯、电炉、电磁炉等;加热仪器有烧杯、试管、烧瓶、锥形瓶、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加热方式有直接加热、垫石棉网加热、水浴加热、
油浴加热、沙浴加热。
问题2 (1) 根据各种仪器的用途或精确度来选择仪器
①量器的选择:若只是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一位小数)用量筒;若精确量取液体的体积(两位小数)用滴定管,酸性溶液或强氧化性溶液或有机试剂选酸式滴定管,碱性溶液选碱式滴定管。
②容器的选择:少量液体的实验或物质的性质实验用试管;较大量液体的实验用烧杯或烧瓶;需蒸发、结晶用蒸发皿;对固体高温灼烧用坩埚;组装较多药品的气体发生装置一般用圆底烧
瓶(或锥形瓶);蒸馏或分馏用蒸馏烧瓶。
(2) 同种仪器规格的选择
①量器(如移液管、量筒、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选择规格等于或略大于(尽量接近)所需液
体体积的量器。
②容器(如烧杯、试管、烧瓶、锥形瓶):选择规格一般由实验室提供的药品量和仪器在常温或
加热时的装液量标准共同决定,以防液体在振荡、加热等操作中溅出。
(3) 除杂仪器的选择:所用除杂试剂是固体一般用干燥管,所用除杂试剂是液体一般用洗气
瓶。
(4) 夹持仪器的选择:夹持试管加热用试管夹;取用小块状固体药品或取砝码用镊子;夹持蒸
发皿、坩埚或进行长条状固体燃烧实验用坩埚钳。
基础梳理
考点1 1. 均匀受热 45° 坩埚钳 石棉网 泥三角 铁 石棉网 干燥器 玻璃
棒 石棉网 铁架台 沸石或碎瓷片 石棉网 块状固体 液体 能随开随用、随关 随停 细沙 水 碱 等 大 无
±0.1 mL 碱 酸 强氧化 2~3 ±0.01 mL 温度 容量 ±0.1 g 装在小烧杯里
外 搅拌、引流、取少量液体
2. (1) ①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纯净物 ②三层 液体或晶体 加热 余热 支管
口 沸石或碎瓷片 石棉网 下 上 互不相溶 下端 上口 (2) ①下
考点2 1. 放回原瓶 引流 烧杯 烧瓶 锥形瓶 100 ℃ 干燥的 蓝 漂白性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 无色变为浅红色 半分钟内 刻度线 温度 容积 100 mL 250 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