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物的变异现象》示范说课稿(完整格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2:22: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课题、位置:《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从教材第17页至19页)

2、教材的编排:

(1)本课与《生物的遗传现象》、《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共同组成“遗传与变异”单元。这是小学科学课标中“生命世界”领域中的科学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征的差异,揭示变异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利用图片展现了形态各异的 金鱼、千姿百态的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这些动植的外形特征,颜色等各不相同,表 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很早已经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 现象,创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依据《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在学生已学习了生 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因为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 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本课先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了解生活中 的一些变异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3、教材前后联系: 这部分教材是以前面 3 至 5 年级科学教材中《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植物的一生》;《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等内容为基础,由浅入深来揭示生命的发展历程及其中的奥秘。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4、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同一类动植物的外形特征的差 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3)、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德育目标: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6、练习内容的安排:

本课教材上有三个方面的练习题,第一是做班级调查,了解同班同学之间的外形特 征差异并填写记录表,这个练习题可课前利用课外时间分组统计完成,然后在课内汇报交流。另一类练习 内容是收集对变异现象作生动描述的谚语或俗语,这个练习题也可课前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再在课内汇报 交流评价。第三方面的练习题是能简单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现象,教师可补充常见的练习 题,只要学生能正确判断就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物的变异现象比生物的遗传现象稍难理解些,对于“变异”这个概念,学生的背 景知识比较少,。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本课我准备以学生探究研讨法为主,以教师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 递大量的系统知识信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着重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研讨,让学生讨论动植物的差异性,有利于他们感知变异并对变异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突破教学难点“同一类动、植物的特征存在差 异性是因生物的变异所致”。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 合作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一) 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入方法是以复习生物的遗传现象入手,提问引出:同学们, 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 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有没有差别呢?相同 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

1、从了解人类外形特征的差异来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10 分钟)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 P17 页一对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以及她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接着了解同班同学之间外形特征的差异,分小组完成记录表,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 楚每个标准的定义,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然后归纳总结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变异” 。

2、认识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15 分钟)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教材 P18 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小组讨论回答,接着教师让学生对此作出相应的解释。进而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 在的。接下来出示对变异现象作生动描述的谚语或俗语。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十个样”等。 最后让学生列举出类似的谚语或俗语(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3、 变异现象的拓展(8 分钟)首先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 “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在生活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并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接着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提问: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近视这个现象 是变异吗?让学生明白这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还补充一些不可遗传的变异,如车祸导致的后天残疾等;进 一步了解可遗传的变异,如高茎豌豆播种长出矮茎豌豆。

(三)巩固练习 围绕上述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习题,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7 分钟)

《生物的变异现象》示范说课稿(完整格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dx481g0t83ibqw7s1xb7s7tu43p3900tr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