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她的词作多是写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悟,注意断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注意停顿。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学生读诗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齐读《夏日绝句》。 设计意图:
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品读第三、四句诗。
(1)提问: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2)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重点理解“思”字后,指名读第三、四句诗。
(3)点拨: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 课件出示:
11
项羽(前232—前202),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4)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 (5)指导朗读这两句诗:同学们,请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们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教师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课件出示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生齐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人杰”和“鬼雄”的? 预设:人杰:人中豪杰;鬼雄:鬼魂中的英雄。 (3)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预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气概吧!
(4)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词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能不为之动容呢?请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吧!(师生齐读)
(5)同学们,我们的女词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宁死不屈)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令人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感吧! 设计意图:
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情景,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魅力。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炽热的情感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12
2.总结:《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借历史典故来抒发感情。李清照用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
设计意图:
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出塞》一诗中,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想象边塞的情景,学生畅所欲言,描绘出一幅孤寂、萧瑟的画面。
二、采用读悟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我采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划出古诗朗读的节奏,同时,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时代相差较远的资料,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
13
三、不足之处。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一,表现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况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似是而非,有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得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有,由于时间紧,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改进,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会认“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振”等11个字,正确读写“严肃、清晰、抱负”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把文中三个小故事连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1.字词教学
23梅兰芳蓄须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4
*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难点
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都是会认字。其中“订、宁、妄”都是后鼻音,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发音要到位,不要读成前鼻音。同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先读一读词语,然后再试着朗读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朗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阅读理解
认真研读课文,弄清课文要讲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其中“自伤身体”这件事写得最详细。先弄清课文的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出梅兰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梅兰芳的可贵品质。 3.表达运用
想象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从中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在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想对梅兰芳先生说的话,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
(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京剧视频选段。 教学课时 1课时。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