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值(剔除03) 0.984 1.254 1.649 按各地区育龄妇女总数对β值加权平均,可以得到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75。根据国家计划,30年内应该把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8以内才能将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按照现在的总和生育率,并不需要再降低总和生育率。我们推测存在隐瞒黑户不报等状况,导致普查得到总和生育率低于实际值,中短期预测仍采用1.8作为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 由h(i,t)?b(i,t)可计算出生育模式h(i,t),以城市妇女为例,作图如下: ?(t)各年份城市女性生育模式h(i,t) 01年02年04年05年平均值0.1h(i,t)0.050 1520253035年龄i404550
图1. 各年份城市女性生育模式图
由图可见生育模式很稳定,随年份波动很小。中短期预测中取其平均值作为生育模式是合适的。
? 死亡率
- 9 -
各年城市男性死亡率dm(i,t) 01年02年04年05年平均值0.250.2dm(i,t)0.150.10.050 20304050年龄i607080
图2. 各年份城市男性死亡率
各地区人口死亡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明显升高,年与年之间波动明显。资料显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将按年份呈递减趋势。但是整体趋势变化非常缓慢,因此中短期预测取平均值代替。
? 城镇化比率
下表列出了1995年至2005年间的城镇化比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年鉴):
表2. 城镇化比率(%)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城镇化 29.04 30.48 31.91 33.35 34.78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对这些数据做线形拟合:
- 10 -
城镇化比率拟合图44424038 城镇化(%)3634323028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
图3. 城镇化比率中短期拟合图
拟合结果为:
?1 c(t)?1.4t23 8 1 (7.1.1)
可以看出数据的线形性非常好,残差水平为0.32,中短期内可采用线形模型预测城镇化
比率。当然,长期预测使用线形模型不可行,否则农村人口将趋于0。长期预测中城镇化比率与政策相关,在以后的预测中将予以重新讨论。
7.1.2 人口增长趋势与城镇化的影响
按照国家计划,30年内应把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8以内。然而,以2005年为起始年,根据上面建立的模型得到全国总人口趋势图。由图知在以后的人口发展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降低趋势,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人口低增长阶段。在2025年以后人口出现负增长。但在一些年份人口增长有略上升的趋势,表明人口增长有反弹的趋势,但不影响较长期人口发展的变化。
- 11 -
2005年至2030年全国人口趋势图1.11.091.081.07考虑人口迁移不考虑人口迁移 人口总数(归一化)1.061.051.041.031.021.011 200520102015年份202020252030
图4. 全国人口预测(以05年归一化)
2005年至2030年全国人口趋势图14.5 考虑人口迁移不考虑人口迁移14人口总数(亿)13.513 200520102015年份202020252030
图5. 全国人口预测
根据模型解得的结果(图6),按此预测,总人口在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13.43亿人和14.12亿人。在2025年人口数达到最大值,为14.23亿人。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的数据相比,相同年份人口数偏小,人口最高峰出现年份提前。这种结果的出现是由于中短期预测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仅仅取了附件中给出的各年份平均值而未做详细讨论,导致预测出的人口数偏小,同时人口峰值出现年份提前。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