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17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体.
179.教育目的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180.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18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182.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 183.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184.“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185.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
186.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187、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188、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18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190、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91、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192、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193、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9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195、《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96、《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97、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98、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9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00、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20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202、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0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204、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20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06、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207、数学课程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①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反映公民的数学需求。②课程内容的呈现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208、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学生应当学哪些数学”和“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基本要素。
209、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210、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1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2、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13、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214、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215、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216、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17、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218、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219、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20、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 221、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222、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223、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24、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225、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226、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2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28、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29、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30、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31、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232、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33、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234.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235、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36、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2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2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2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2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2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2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2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249.“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
2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251、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252、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253、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254、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255、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
256、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257、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58、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称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259、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260、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261、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
262、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263、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264、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剥夺学习权利等手段。
265、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266、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267、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
268、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 269、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270、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71、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272、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愤、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273、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74、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275、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
276、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277、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78、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279、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280.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281、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
282、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题。
283、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
284、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两种。
285、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286.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 287.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 288.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89..看到“天安门”想到城楼是表象。
290.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 291.“由骄兵想到必败”是因果联想。
292.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293.操作技能的特点: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294.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 295.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 296.遗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
297.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 298.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 299.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0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激情—应激.
30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 302“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 303.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
304.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
305.“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 30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07.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308.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309.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310.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11.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312.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313.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3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3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办家长学校。
3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品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3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3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319.杨贤江写的《大教学论》,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 320.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21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五经、四书。
32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3.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324.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325.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326.义务教育,也叫强制教育,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327.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328.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329.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
33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331.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332.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课程计划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333.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
334.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