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秋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试测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1:25: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秋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试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 ) A. 阴阳相生 B. 三纲五常

C. 君权神授 D. 以德治国

2.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 B.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C. “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 D. “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

3.《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曰:“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观规律 B. 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C. 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 D. 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4.《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 A. 维护周礼 B. 实行仁政

C. 强调教化 D. 为政以德

5.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 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6.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所说的“道”应是指( ) A. 世界的本原 B. 封建社会的根本法则

C. 君主的权力

D. 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7.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①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1 / 12

2019年秋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试测试卷

①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8.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①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 ①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9.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 维护封建礼教 B. 主张学以致用

C. 反对迷信崇拜 D. 抨击腐朽统治

10.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 A.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1.《中国社会史》一书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12.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与此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B. 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

C. 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 D. 选官方式和程序排斥民意

13.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A. 人性本善

B. 心即理也

2 / 12

2019年秋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试测试卷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知行合一

14.《万历十五年》写道:“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李贽成为近代中国进步思想的先声 B. 李贽的思想未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

C. 李贽的悲剧是当时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结果 D. 李贽对现实的批判引起统治者的不满

15.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①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①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①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①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A. 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①

16.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17.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 A. 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 发扬光大儒家思想

C. 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 D. 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18.《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 B. 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C. 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 D. 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19.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载了孔子和学生宰予对此的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 )

3 / 12

2019年秋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试测试卷

A. 礼乐制度 B. 以德治国

C. 中庸人和 D. 孝悌之义

20.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 A. 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 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

C. 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 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2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下列对孔子“仁”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仁”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①“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①“仁”完整地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A. ①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22.《汉书·地理志下》中记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 A. 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D. 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23.“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的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 “春秋大一统” D. “三纲五常”

24.“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25.“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 A. 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 B. 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C. 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 D. 作者反对盲从孔子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4 / 12

2019年秋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试测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e46u1scc91xu1x81dzc4m0xd0pwbf00nk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