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
[课标要求]
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操作。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 溶解、转移、定容。
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
2.配制步骤(以配制100 mL 0.100 mol·L1 Na2CO3溶液为例)
-
(1)计算:根据n=c·V知,n(Na2CO3)=0.01_mol,m(Na2CO3)=1.06_g。 (2)称量
用天平准确称量Na2CO3固体1.1 g。
(3)溶解
将碳酸钠固体转移至100 mL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并冷却到室温。
2
1
(4)转移
①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100 mL容量瓶中。
②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定容
①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 cm处。
②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③将容量瓶塞盖好,用食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提示:因为移液后的烧杯内和玻璃棒上沾有少量的溶质,必须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2.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前为什么要恢复至室温?
提示:容量瓶上标有的容积是指室温下的体积,若溶液的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而造成实验误差。
3.定容时,若不慎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 提示:重新配制。
1.容量瓶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容量瓶的查漏方法
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①关键词:
注水→盖塞→倒立→观察→正立→旋180°→倒立→观察。
2
1
②准确描述:
向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水,盖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观察是否漏水。如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塞子旋转180°后塞紧,再检查是否漏水。如不漏水,该容量瓶才能使用。
(2)选择容量瓶的原则——“大而近”原则
选择容量瓶遵循“大而近”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如:需用480 mL某溶液应选择500 mL容量瓶来配制溶液。
(3)容量瓶使用的“五不能”
①不能用容量瓶溶解固体;②不能用容量瓶稀释浓溶液;③不能把容量瓶加热;④不能把容量瓶当做反应容器;⑤不能用容量瓶长期存放溶液。
2.溶液的配制步骤及仪器
1.将下列配制溶液的过程排序:____________。
答案:④①⑦⑤⑥③②
2
1
2.实验室要配制2 mol·L
-1
稀硫酸250 mL。
-1
(1)需要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的浓硫酸__________mL。
(2)配制过程中需要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填选项的标号)。 A.托盘天平
B.烧杯 C.量筒 D.烧瓶 E.玻璃棒
F.胶头滴管 G.试管 H.250 mL容量瓶 (3)下列实验操作中,按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 A.将稀释、冷却后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 B.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C.将量取的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烧杯中,搅拌并冷却至室温 D.向烧杯中加入约100 mL蒸馏水 E.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
F.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G.盖上瓶塞,并反复倒转摇匀 H.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瓶颈刻度处 解析:(1)根据c(浓)·V(浓)=c(稀)·V(稀)可得
V?H2SO4?×1.84 g·mL1×98%--
=2 mol·L1×250×103 L,V(H2SO4)≈27.2 mL。 -198 g·mol
-
(2)稀释液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仪器为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
(3)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操作顺序,全面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1)27.2 (2)B、C、E、F、H (3)D、C、A、E、B、F、H、G
溶液配制中的误差分析
1.操作不当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以配制100 mL 0.1 mol·L
-1
的Na2CO3溶液为例。
变化的量 nB减小 nB减小 V减小 V增大 V减小 nB减小 实际浓度(cB) 偏低 偏低 偏高 偏低 偏高 偏低 可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将烧杯中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洒出 烧杯中溶液倾倒完毕,忘记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