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棕榈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取棕榈酰氯后与抗坏血酸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
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可添加于食品中作为抗氧化剂及补充维生素C的营养强化剂。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抗坏血酸十六酸酯 2.2 分子式 C22H38O7 2.3 结构式
2.4 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量:414.56(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色泽 状态 白色或黄白色 粉末 要 求 检验方法 将适量试样均匀置于白搪瓷盘内,于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含量( C22H38O7),w/% 比旋光度≥ ≤ ≤ ≤ ≤ 指 标 95.0 +21°~+24° 107~117 2.0 0.1 3.0 2.0 检验方法 附录A中A.3 附录A中A.4 GB/T 617 a 附录A中A.5 附录A中A.6 GB 5009.76 GB 5009.75 ???25℃D 熔程,℃ 干燥减量,w/% 灼烧残渣,w/% 砷(As)/mg/kg 铅(Pb)/mg/kg a 试样溶液为1 g试样溶于10 mL甲醇中。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应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中三级水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 A.2.1 原理
二氯靛酚钠溶液和碘液试验是根据本品在其结构上含有烯二醇式结构,易被
二氯靛酚钠溶液或碘氧化为双酮式结构据此可对本品进行鉴别。A.2.2 试剂和材料
,同时二氯靛酚钠溶液或碘液试验褪色,
A.2.2.1 2,6—二氯靛酚钠溶液:0.1%(m/V)水溶液。 A.2.2.2 无水乙醇。 A.2.2.3 碘液:0.1 mol/L。 A.2.3 鉴别方法
取本品1 g溶于10 mL无水乙醇中,该溶液可使0.1%的2,6—二氯靛酚钠溶液褪色。 取本品1 g溶于10 mL无水乙醇中,该溶液可使0.1%的碘液褪色。 A.3含量测定 A.3.1 原理
采用碘量法,本品在其结构上含有烯二醇式结构
,具有强的还原性,易被
碘液氧化为双酮式结构A.3.2试剂和材料
A.3.2.1 碘标准滴定溶液:c(A.3.2.2 无水乙醇。 A.3.3 分析步骤
,同时使碘还原生成碘化氢(HI)。
1I2) = 0.1 mol/L 2 称取试样约0.3 g(精确至0.0002 g),置于250mL锥形烧瓶中,加入50 mL无水乙醇使之溶解,再加入水30 mL,摇匀,立即用碘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出现黄色且保持30 s不褪色为终点,记下碘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