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说课稿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六课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
本课在初二法律教育的教学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上册“国家与法律”板块的总结,也是对下册“法律与社会秩序”板块的提示。第一课时是全课的基础和教学的重点。本项目主要通过宪法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三个方面说明宪法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从思想上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法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2、 知识目标:识记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本项目的教学重点是第一目“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之所以确立为重点是因为只有充分理解好此内容才能为掌握二三目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社会实践又少,运用能力差,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融入生活;采用对比法和设疑式教学法,以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为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途径,达到教学目的。 三、 教学手段
1、利用课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录像: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四部宪法发展过程及法治宣传日由来的录像剪集。这部分在教材中是第一框最后要了解的内容,我采用倒叙的方法,使学生感知到现行宪法是一部最好的宪法,它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阶段
第一目: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1、 学生自学,思考:宪法在内容上规定了哪些属于国家生活根本问题,其内涵是什么?
2、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在讲解国家性质时根据国微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国微含义,进一步理解国家的性质。
3、 在学生理解了第一目内容之后,出示表格①引导学生与普通法比较,使学生总结出“普通法律只反映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问题,属于部门法,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4 由于这里所涉及的问题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需要准确的加以说明,所以我采用讲授法和比较法,使学生不仅识记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内容,而且理解其重要性,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第二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 在出示“法律体系金字塔”的图示②。问: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第二目“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 学生自学思考:怎样理解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个观点。在学生讨论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湖南嘉禾拆迁事件”这一案例,(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政府严重违反宪法,最终被依法纠正)
3、 再次看“法律体系金字塔”的图示。讨论:通过学习你对这个图示又有什么新的认识?此时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学生各抒己见,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
4、 教师提出问题一:宪法包含了所有的法律二:宪法可以代替其它法律,这两个观点是否正确? 通过教师设疑、激疑、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发现,寻求答案,使学生解疑。 第三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教师出示“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对比表”③。学生完成表格并思考此表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对比,可以得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为什么要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呢?再次设疑。加深理解二三目的内容。这样就把本节课所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窜成了串,形成了一个知识链条。也更加明确了本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三)、、巩固迁移、进行小结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 )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方面体现在宪法是其他( ),其他法律是宪法的( )。另一方面体现在任何法( ),否则无效。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更为严格。宪法( )决定了宪法的制定禾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小结:宪法是母法,是法律中的法律。鼓励学生要认真学习宪法,严格遵守宪法,勇于维护宪法。通过这步设计,结束本课,达到既巩固知识又点明主题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