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2004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课程代码: 00397
一、单项选择题 (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 1.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 (
A. 情感表达
B. 社会实践活动 C. 游戏 D. 模仿
2. 日本音乐教育家 ( ) 于 20 世纪中期开始了其“天才教育”体系的建设。 A.柯达依 B. 铃木 C. 奥尔夫 D. 柯尔文
3.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是 20 世纪 ( ) 由美国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 A.50 年代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
4. 晓庄学校的校歌《锄头舞歌》是 ( A. 康有为 B. 蔡元培 C. 丰子恺 D. 陶行知
5. 在进餐以及午睡前后播放背景音乐,这种音乐活动属于 A. 专门性的音乐活动 B. 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 C. 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D. 强制性的音乐活动 6. 在学前阶段, ( A. 速度 B. 呼吸 C. 节奏 D. 音准
(
) 。 ) 先生谱写的。
) 是儿童在歌唱活动中最难掌握的技能。
7. 沉稳、有力的歌曲,宜采用 ( A. 进行曲唱法 B. 劳动歌曲唱法
) 。
C. 抒情歌曲唱法 D. 欢快歌曲唱法
8. 一般而言, ( ) 的儿童已经初步显现出了节奏意识,但这种意识还很模糊,而且大多与歌词中的节奏有关。 A.3 岁以前 B.3 岁 C.4~ 6 岁 D.6~ 8 岁
9. 许多人按比较严格的队形和动作规定一起跳舞的表演形式叫 A. 独舞 B. 群舞 C. 领舞群舞 D. 双人舞
( ) 。
10. 在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教学中, ( 律动作组合的学习或创编活动。 A. 游戏导入 B. 回忆导入 C. 观察导入 D. 故事导入
) 主要适应于情节性比较强的韵
11. 学前儿童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大的歌曲,为含 ( ) 个乐句为宜。 A.2 ~ 4 B.4 ~ 6 C.6~ 8
D.8~ 10
4 岁以前儿童选择的歌曲,以
12. 对那些本身含有主次两个部分,而主要部分本身又是比较复杂、精美、完善 的打击乐作品,在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教学时,宜采用 ( ) 。 A. 总谱学习导入 B. 主要声部学习导入 C. 故事导入
D. 主要声部创编导入
13. 在幼儿园的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中,教师应知道如何按乐器的音色给乐器分类, 在
下列各组乐器中,音色都比较明亮、柔和的一组是 ( ) 。 A. 碰铃、三角铁 B. 木鱼、单响筒 C. 串铃、铃鼓 D. 锣、镲
14.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导入模式有多种,其中 ( ) 的模式比较适合于结构单纯、清晰的作品,以及不太注重感知体验细节的教学设计。 A. 从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 B. 从讲故事开始
C. 从某种辅助材料开始 D. 从完整作品开始
15. 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是幼儿园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时的重要素材,其中深受 小朋友喜爱的《海滨之歌》是根据 ( ) 改编的。 A. 日本民歌
B. 波兰儿童歌曲 C. 朝鲜族童谣 D. 意大利民歌
16.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常用的自身角色变化的方法主要有 ( ) 。 A. 讲解、提问 B. 示范、演示 C. 参与、退出 D. 示范、反馈
17. 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评价的方法,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角度出发,可以 把评价分为 ( ) 。 A. 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B. 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 C. 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 D. 独立片段评价和连续评价 18. 根据文献的记载,至 ( A. 周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 ,我国已建立了较完备的音乐教育制度。
19. 歌唱教育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为基础的目标是 A. 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 ) 。
B. 让儿童享受参与歌唱的快乐 C. 发展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 D. 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
20. 多数幼儿在听到熟悉的律动音乐乐头几个音(甚至只听了
( 就马上做出该律动的动作,这表明,幼儿有较强的
A. 音乐感知能力 B. 音乐记忆能力
1~2 个音)后,
) 。
C. 音乐联想能力 D. 音乐思维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 音乐教育评价的诊断性原则 2. 轮唱
3. 体态律动学说 4. 打击乐曲 5. 歌表演
三、简答题 ( 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1. 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主要贡献。
2. 儿童在韵律活动进行时应遵守的常规。 3. 系列歌唱活动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4. 教师在设计、领导打击乐器演奏教学过程中渗透良好社会性教育的方法。 四、论述题 ( 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
1. 在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教学中,如何去发展幼儿动作的表现性 ? 2. 如何发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加以说明。 五、应用题(共 12 分)
歌曲《蜜蜂做工》的歌词是:“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来做工,
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嗡嗡嗡嗡嗡嗡,别做懒惰虫。”
请用“歌词朗诵导入法”为这首歌曲设计歌唱活动的导入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