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纺织专业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1:59: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纺织专业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方法初探

作者:许璀莹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许璀莹(1986—),女,硕士,研究方向:纺织专业教学研究。

许璀莹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228)

摘 要:本文在深入分析纺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现状(以本校为例)的基础上,提出进行纺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诊断应遵循的原则,探索中职纺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诊断的方法与策略,逐渐在本校纺织专业中形成自我诊断、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链,形成长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机制,有效促进纺织专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纺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方法与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从“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角度要求 “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发挥学校主体作用保证教育质量,促进“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1]。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必要过程。因此,为了发现本校纺织专业的教学问题,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为绸都盛泽输送更为专业的纺织人才,开展教师个人、系部以及全校范围内的“教诊改”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职纺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现状(以本校为例)

为了更好地在本校纺织专业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掌握纺织专业教学的实时情况,在实施教诊改之前,在本校专业教师与学生间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发现如下问题:

(一)教师层面

在课前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制定与备课时,在课堂实施环节中以及在课后评价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追求一味地教,没有让学生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去构建新知。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缺乏新颖性,存在着学校教学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在课后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如没有充分的时间整理、分析、撰写,不知如何表达反思的内容等。

(二)学生层面

因盛泽本地的产业结构特征,对纺织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大,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纺织学科很重要,但是仍然只有少部分学生是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纺织专业课。大部分学生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缺乏自我规划的意识。经过整理与统计,大部分学生的学生偏向于

喜欢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如织物结构与设计、纺织材料等,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理论性课程。

二、中职纺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诊断的原则

(一)理实一体原则

对纺织专业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绝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局限于文献,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要在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结合盛泽当地的人才需求模式,制定适合本专业的“教诊改”内容与监控机制。

结合专业特色,本校纺织专业课堂教学应注重如何自我查找教学过程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来提高纺织专业的教学质量,并认真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提高纺织课堂教学效果,并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

(二)全员性原则

“教学诊断与改进”是现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实践[2]。它与传统的教学质量观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诊断与改进”着重于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是全面质量观[3]。因此,本校纺织专业的教诊改务必要涉及到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学生,着力于建成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体系,开展多维度多层面的深入诊改。

(三)自主性原则

教师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保障学校教诊改工作的实施,就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尽可能增强教师的教诊改意识[4]?为了井然有序地推进教诊改工作,首先,应该培养本专业教师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教师自身在纺织专业的教诊改过程中真正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通过自我诊断,实现持续改进的提升。

(四)互动性原则

教诊改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多维度多层面的诊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师、学生,还不能忽略教研组、系部以及学校层面的影响。要在本校纺织专业里实施有效教诊改,必然要打破固有静态研究的局面,参与诊改的全员应该不定期相互讨论,通过大量的互动交流,想方设法地搜集有关纺织专业课堂教学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共享与畅通,才能及时发现各维度的不足,提高纺织专业的教学诊断水平。

(五)实事求是原则

在教诊改过程中搜集到的有关纺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所有信息要保证是真实有效的,切莫“假大空”,避免为了研究而捏造数据,扭曲诊断结果。只有基于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诊断,才能真正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只有以课堂的教学事实为导向,才能获得令人可信的教学诊断,才能到达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

三、中职纺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诊断的方法与策略

(一)激发内生驱动力,注重专业知识学习

要想让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主动参与到纺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过程中来,就要让参与者事先了解本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切身感受到课堂教学质量教诊改带来的收益,以此激发其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内生驱动力。

俗话说:“若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学生在纺织专业理论学生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定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如若教师不强化专业基础知识,不及时更新专业前沿资

讯,就会导致学生在这部分专业内容上的缺失,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内驱力的形成。只有教师在专业领域上的不断学习,才能增强自身的诊改意识,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诊断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二)更新教学观念,增强教学诊改意识

传统的教学理念大都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纺织专业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纺织专业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

专业教师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他人”,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个人道德修养,能力以及经验都是课堂教学质量诊断的基础。中职学校的教师想要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就要对本专业进行准确而及时的教学诊断。因此,本校纺织专业教师应该把诊断当做常态化工作,把诊断当成一种自发教学习惯。

(三)注重个性发展,优化教师教学手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5]。但从本校纺织专业教学的整体来看,纺织专业课堂仍然是标准化课堂,课堂教学目的统一,进度一致,方法单调。大多数纺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照。在今后纺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应转变传统老套的教学手段,创设自由的个性课堂氛围,创建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提倡课后反思,促进教学诊断实施

有诊断就要有改进,脱离了以改进为目的的诊断,终将是纸上谈兵。没有着眼于未来专业提升的改进,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应根据教学诊断的结果,首先,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抓住课堂教学诊断带来的契机,并在课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详尽的记录、梳理、反思和探究,根据所学进行有效地调整,这样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纺织专业教学诊断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开展课堂教学诊断和改进的循环中,纺织专业教师能够及时地自发地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逐渐形成自我诊断、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链,通过“诊断-改进”再“诊断-改进”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模式,形成长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机制,有效的促进本校纺织专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忠进.中职学校教学诊断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2] 王小清.基于PDCA循环的职业院校“教诊改”理念与实践[J].课程与教学,2018(36):37-40.

[3] 李旺.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J].职教通讯,2019(11):26-30.

[4] 吴兆明,娄敏凤.基于全员获得感视角推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思考[J]. 评价与诊断,2017,29(39):61-64.

纺织专业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方法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eed4021ny6tck19hpxv8jj329nz0t003p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