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第一人称来写;2、符合人物身份;
3、结合文章里面人物的具体活动情节;4、最好体现出人物的情感态度。 二十二 联系生活实际谈句子理解:
(1)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句子文中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谈句子体现的普遍思想意义。 二十三 文章常见的写作手法(方法)
(一)表现手法:象征、欲扬先抑、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等;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反复、对偶等; (三)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层层铺垫、设置悬念、总分总等; (四)描写方法:
(1)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2)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3)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二十四 句子的表达特色包括:
(1)句式特点(2)使用修辞(3)用词特点(贴切、准确、生动) (4)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5)表达效果。 二十五 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概括相关情节;(2)归纳文中情节的启示; (3)联系一个生活事例;(4)总结自己的看法。 二十六 语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1)总领全文;——开头(2)交代背景、人物活动环境——开头 (3)承上启下,使情节更连贯——中间
(4)总结全文,归纳文章主旨——结尾(照应开头) 二十七 人物角色在文中作用的探究题:
文章的主人公,事件的参与者、主导者,体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主要情感态度; 文章的线索人物,事件的旁观者,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 文章的次要人物,事件部分知情者,对主人公起衬托作用,使形象更鲜明、生动。 二十八 文章标题在文中的常见作用:
(1)文章的线索;(2)文章的主旨;(3)文章典型情节;
(4)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5)体现典型情节;(6)概括中心内容。 二十九 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开头)
(2)交代地点、天气,给全文定感情基调。(开头) (3)衬托人物的心情;(文中) (4)渲染某种环境气氛。(文中)
照应开头,揭示人物情感或主旨。(结尾) 三十 小说中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1、(一个或一组次要人物)衬托中心人物的作用,使中心人物形象更加显明、丰满;
2、(一组次要人物)点面结合的写法,深化文章主题,使文章揭示的现象更有说服力;
3、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更丰富。 三十一 拟写广告语的方法
宣传观点鲜明,明确拟写目的; 选择广告对象,触动听众心灵; 语言尽量简洁,符合字数要求; 句子结构新颖,用词尽量上口。 三十二 关于描写 1、描写的种类:
(1)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 (2)人物描写。 2、关于人物描写: (1)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服饰描写。
(2)描写的形式:
细节描写:工笔刻画;粗略描写:白描。
(3)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刻画人物……形象特征;
环境描写——侧面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背景,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三十三 赏析语段的角度:
(1)语段与前后文结构上的关系:照应、铺垫、过渡; (2)句子句式上的特点: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3)句子里的词语特征:形象化的用词、比喻、拟人; (4)赏析内容,找准角度,归纳语段的现实意义。 赏析整篇文章角度
1、看语段与语段之间的关系; 2、看文章人物塑造方面使用的方法; 3、在表达方式的使用上,是怎样运用的; 4、文章的语言风格——用词、造句、句式; 5、文章的选材有无新颖独到之处。 三十四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主要情节,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文中的人物、情节作补充交代) 作用:使文章更完整。
三十五 联系文中人物形象,谈看法,表态度
1、概括人物在文中的行为;2、对人物进行个人评价; 3、概括文中人物行为对自己的影响;4、表明自己的行为态度。 三十六 续写、补写题的答题要领
1、 2、
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续写,力求连贯; 确定使用的人称与上文语境一致;
3、 4、 5、
注意表达方式的转变和题目的出题意图,不可与前后文割裂; 语言力求简洁,表达情感要与人物身份、语境一致; 续写、补写的内容是原文情节的延伸,不可胡编乱造。
三十七 五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说出来;
描写: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特点表现出来; 抒情: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发表意见、见解; 说明:把事物的情况、构成或机理讲解清楚。
三十八 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三十九 赏析语句的角度
1、 使用的修辞——表达效果; 2、 使用的动词——体会蕴涵的情感; 3、 使用的句式特征——体会语言的可读性; 4、 联系上下文——句子的内容趋向。 四十 句子、语段的细节赏析题
1、先摘抄或概括要赏析内容;
2、从句子、语段的用词、修辞、句式、内容等方面确定赏析角度; 3、概括句子、语段内容,总结表达的情感。 四十一 对文中句子的理解题 1、联系上下文,概括句子的内容; 2、联系文章主旨,看句子表达的情感。 四十二 主观题答题角度的确定
叙事类阅读主观题题干,往往体现了不同的人物和人物关系,从不同的人物身份确定答案的组织角度,是分角度答题的常用办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