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上海高考)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据此回答1~2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青藏高原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
解析:第1题,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对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吸收较少,但对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有较好的吸收作用,使地面生物免遭伤害,但少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对生物起到有益作用。故选B。第2题,南极附近是地球上空臭氧层受到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臭氧洞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每年的9~11月,故应选C。
答案:1.B 2.C
积极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发展风力发电最有优势的地方是( ) A.E地
B.F地 D.H地
C.G地
4.图中Ⅰ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B.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多
C.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D.晴天多,大气洁净,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解析:第3题,E、F、G、H四地相比较,F地风力资源丰富,又靠近人口稠密地区,
第 1 页 共 6 页
发展风力发电最有优势。第4题,Ⅰ地(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并非由于距离太阳近(因海拔高,距离太阳近对太阳能资源的影响可以忽略)。
答案:3.B 4.B
(2011·济南调研)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6.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 A.煤炭开采—地面沉降 C.火电厂—大气污染
B.化工厂—水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口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人口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6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答案:5.C 6.A
(2011·北京东城区检测)读图,完成7~8题。
7.玉米深加工后直接销往市场的产品有( ) A.畜产品、谷氨酸、饲料 C.淀粉、复合肥、多糖
B.谷氨酸、味精、多糖 D.味精、畜产品、复合肥
8.兖州该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了( ) A.防洪、抗旱能力的提高
第 2 页 共 6 页
B.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C.新能源的合理开发 D.物质的综合循环利用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中,复合肥来源于玉米的深加工,最终没有销往市场,而是投入到玉米生产过程中,故C、D均不正确;饲料是玉米加工后的产物,但也最终没有销售,而是将其投入到畜牧业的发展中,最终进入市场的是畜产品,故选B。第8题,该生产模式通过对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做到了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是循环经济的很好表现。
答案:7.B 8.D
(2012·福州质检)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化面积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所占比重大致相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过度破坏植被。
答案:C
10.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
答案:A
第 3 页 共 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