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
十四、
19.比喻 衬托(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20.①下阕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②“古今”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③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感情镣铐,精神获得了解放。
④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 十五、
19.满腹忧愁和悲愤
20.解析:从“花谢了”可看出此时是一片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 答案:写出林花凋谢后的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 十六、
19.以景结情(如答“用典抒情”或“借景抒情”也给分) 议论抒情
20.同:运用比喻手法,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可感的画面。第一首,琴声就像雨水冲洗着窗前的翠 竹,又像初春的涧泉在冰上奔逐。第二首,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 滚的松涛声。(2分。手法、分析各 1分。)
异:(1)第一首,起首两句运用对仗。(2)第一首,从视觉角度描写音乐。“雨”“窗前竹”“泉流”“塞云”“暮天”,将优美的琴声化为形象的视觉画面。第二首,从触觉角度描写音乐。以“寒”表现琴音逐渐转为清幽、凄清,引导读者似乎也与作者一同领悟听琴的妙趣。(3)第一首,不以单一曲子,而以相连乐声表现演奏者的技艺。胡琴二弦上的乐声相联,连续演奏小山秋水篇、昭君怨, 从胡琴的两根弦上娓娓流出了优美的琴声,使人感受到演奏者技艺的娴熟与柔和。(答出任意两点,给 4分。) 十七、
19.新著雨 含苞欲放(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犹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别具一番风韵。
16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
20.①郑诗写莫愁的“懒”是表现她临窗欣赏海棠入迷,所以忘记梳妆,从侧面表现出海棠的娇艳美丽。用美人来衬托海棠,能更加突出海棠的形象特征;②温词中的“懒”是一种慵懒,表现美人貌美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的孤寂,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每点分析2分,点出作用各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诗歌的写作对象、主旨以及表达技巧等角度来理解。郑诗中写美丽的莫愁女是侧面烘托海棠美丽,用美人来衬托海棠;而温词是正面写女子娇慵的姿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诗歌鉴赏】
《海棠》是一首咏物诗。首联描写了赏花的兴奋,诗人目睹海棠花的美丽,情不自禁饮酒赋诗。颔联诗人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的风姿,刻画了海棠的娇艳,海棠涌动春的气息,萌发生命活力。颈联诗人从侧面烘托海棠,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未动笔,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风姿神韵,此联诗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海棠的倾慕,流连忘返,竟对蝴蝶顿生艳羡之情。诗歌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菩萨蛮》是一首闺怨词,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的很美丽,服饰写的极华贵,体态也写的十分娇柔,仿佛描绘出一幅唐代仕女图,本词成功运用反衬手法,鹧鸪成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十八、
19.战争(或:兵事) 厌战(或:反战,对战争否定批判)
20.①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是间接抒情,第一首通过写自己静听江叟语之事来抒情,第二首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②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之情,及对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的深切同情;③诗人用旁观者的姿态叙事观景,使情感表达更客观、真实,也更具感染力。 十九、
19.明丽清新 热爱自然、热爱春天
20.答案:①吴诗:侧面描写。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而归,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莺于柳林间啼鸣飞翔,可见景色清丽宜人。②陈诗:对比反衬。诗人于清明卧病处境冷落,内心压抑凄楚。而城内外人声鼎沸,节日气氛浓烈;两相对照,更见凄恻之情。后两句写诗人凝神注目,一改诗歌凄楚之情。微风习习,杨柳袅袅,顿觉百媚滋生、神爽志清。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抑扬顿挫的艺术享受。
17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
解析:吴诗,写“梨花”“笙歌”“杨柳”“流莺”这些春天的典型意象,营造出春天优美怡人的景色,属于侧面描写;陈诗,“病夫危坐”与“市井声”的喧嚣的对比,使人倍添凄凉之感,后两句诗人又写了“杨柳”在春风中袅袅婷婷,让人倍觉优美怡人,从而起到对比反衬的效果。 二十、 19.比喻
20.答案:①秦词中“飞鸿”有鸿雁传书之意,主人公仰观飞鸿,却盼不到来自天涯的音书,触目成愁,表达了思念之情。②蒋词中“飞鸿”指秋天结队由北而南的大雁,词人此刻身陷贼手,被迫北上,借助“飞鸿”表达了国破家亡之痛。(或:大雁是合群之鸟,词人此刻身陷贼手,远离家园,传递出孤单寂寞之感。)
解析:对诗歌意象的赏析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词人的情感态度。在秦词中,“飞鸿”与思念紧密相关;在蒋词中,“飞鸿”与乡关、愁肠紧密相关。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