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熟记浮力的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2.技能目标:能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 学导目标 现象,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3.情感目标:通过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物理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树立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1.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学导重点2.物体的浮沉(能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有关浮力应用的问题)。 及方法 1.把一只小木船放到盛满水鱼缸里,你会看到小船会浮在水面,小鱼儿在水中上下游动,还有溢在外边的水,这些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他们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小船漂浮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力等于重力。 思路:在容器中放入物体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而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等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当容器中盛满水时,两者相等; 拓展:当容器中未盛满水时,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大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而本题中没有明确烧杯中水是否盛满,所以应分盛满水和未盛满水两种情况讨论: (1)当烧杯中盛满水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0.3牛。 (2)当烧杯中未盛满水时:通过本题的讨论要明确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和从容器中溢出液体的重力的区别,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只有在容器中盛满液体时,两者才是相等的。曹冲利用浮力知识,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有关的知识_____、 ____,另外,他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和______. 解析:曹冲称象的过程是首先把大象放在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舷上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再往船上放入石块,直到船下沉到船舷上的线再次与水面相平时为止,称出此时船上石头的质量即为大象的质量。两次船舷上的线与水面相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为了让两次船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进而让两次的浮力相同,再根据浮沉条件,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可知:船重+大象重=船重+石头重,用多块石头的质量替代了不可拆分的大象的质量,这是等效替代法在浮力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问题预设 2.将一橡皮泥投入水中,橡皮泥会下沉,为什么?而将其做成船状或碗状后却能漂浮在水上,为什么?如果测橡皮泥的密度,你怎样设计整个测量过程 答案: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实验方案及器材:天平、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 (1) 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取示数 (2) 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量筒示数 (3) 使试管沉底,没入水中,读取量筒示数 思路:将橡皮泥捏成空心的碗状或船状,可以增大橡皮泥排开液体的重力,使它受到的浮力也随之增大,它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橡皮泥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因为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所以实心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甲<G,因为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所以碗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乙=G, 由此可得:F甲<F乙; 拓展: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水v排g可知: ∴排开水的体积:v甲<v乙, 即:实心橡皮泥排开的水的体积小于碗状橡皮泥排开的水的体积, ∴乙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知: 乙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大,即p甲<p乙. 3.将小草压入水中松手后小草上浮直至漂浮在上面上,而将铁块压入水中松手后铁块下沉直至沉底,结合
小草、水、铁块之间的密度关系,想一想物体的浮沉与密度有什么关系?写下来。 4.某同学把一个体积为125cm3苹果放人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苹果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请结合所学总结出计算浮力的三种方法,并想一想在使用这三种方法解决浮力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写下来。 释疑:因为悬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F浮??液V排g求出苹果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再利用F浮=ρgV排求出金属块全部浸入煤油中时受到的浮力;再利用称重法求得测力计的示数。 拓展:1,原因法:上图 F浮=F向上-F向下 F浮=(P向上-P向下)S F浮=(h下-h上)ρ液gS 这里物体和容器底部如果密合,F向上消失,物体不受浮力了 F向上的存在是阿基米德原理的使用条件! 2:下图视重法 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量物体重量, 弹簧秤示数G; 把物体没入液体,称出物体示数(拉力)F拉 那么: F浮=G-F拉 3, 公式法 阿基米德定律 F浮=ρ液gV排 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 F浮:N;ρ液:kg/m^3; g 9.8N/kg; V排 :m^3 4, 平衡法 漂浮或者悬浮 F浮=G物 如果下压物体全部浸没: F压+G物=F浮 5,对于没入水中的物体: F浮>G 物体上浮 (ρ物<ρ液) F浮=G 物体悬浮 (ρ物=ρ液) F浮
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结合资料说一下蛟龙号与普通潜艇如何控制自己的浮沉,并区别。 请你利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两个分别装有适量盐水和酒精的烧杯、细线和小石块,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过 程 情境创设 目标咀嚼 时控 2分钟 2分钟 学导内容设计 视频播放,将一橡皮泥投入水中,橡皮泥会下沉,而将其做成船状或碗状后却能漂浮在水上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引入课题学习。 阅读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目标,同伴之间说一说这节课自己的目标,2分钟教师提问说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1.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和利用身边的资料解决,解决完善导读问题的答案、思路、拓展;同时再次发现新的围绕本节目标的生活实际问题。 2分钟提出问题。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领和纠正,同时关注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小组进行个辅,发现问题较多的话做好引领,后2分钟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加快学习速度。若经思考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小声与临位交流解决。同时教师根据各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评价。 (学生边读边记边思考。按着要求做好通读和细读。并做好问题解答。 通过教材的再读,能将本节知识有较好的理解。 能用较规范的物理语言提出新层次的问题。) 问题预设:提问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所学。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进一步明确物体底部有液体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定律法) F浮=G-F(称重法) F浮=F'-F(压力法) F浮=G 自学指导 20分钟
4.物体的浮沉: (1) 条件: 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
深潜纪录,结合资料说一下蛟龙号与普通潜艇如何控制自己的浮沉,并区别。 请你利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两个分别装有适量盐水和酒精的烧杯、细线和小石块,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打点收获 4分钟 1.回顾本节所学、所思、所想,同伴之间相互说一说本节的收获。 2.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说出自己的收获。 3.教师提问2-3名同学,其他同学也可自告奋勇的表达。 导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