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75Ω;SA—控制开关;C1—电容,0.033μF、2000V;
K—控制继电器;C2—电 容,0.047μF、8000V; T C1、T C2—控制变压器;L1~L3—CL振荡回路电感, 按所选频率决定;S1、S2—选择频率的转换开关;
S3、S4—选择电压的转 换开关
C5.2 共模干扰试验的试验电压加于各被试回路的全部端子和机壳(地)之间,如图C3所示。
C5.3 差模干扰试验 试验电压加于被试回路的各端子之间,如图C4所示。
图C3 共模试验线路图
图C4 差模试验线路图
C6 合格判据
试验时,装置应按表C2的临界条件下,不拒动或不误动。
试验后,装置各元件不损坏,有关电气性能应能满足装置的技术条件的要求。
附 录 D
绝缘电阻测量及工频耐压试验方法
(补 充 件)
D1 绝缘电阻测量及工频试验电压为2000V的回路 D1.1 装置的交流电流互感器初级对地回路; D1.2 装置的交流电压互感器初级对地回路; D1.3 装置(或屏)的背板线对地回路。
D2 110V、220V直流回路对地工频试验电压为1500V。
D3 工作在110V、220V直流电路的各对触点对地回路,各对触点相互之间,触点的动、
静两端之间加工频试验电压为1000V。
D4 绝缘电阻测量及工频试验电压为500V的回路 D4.1 直流逻辑电路对地的回路; D4.2 直流逻辑电路对高压的回路; D4.3 额定电压为18~24V对地回路。 D5 工频耐压时间
工频耐压试验时间均为1min。 D6 绝缘电阻测量要求
D6.1 交流回路均用1000V摇表进行绝缘电阻的测量。 D6.2 直流回路均用500V摇表进行绝缘电阻的测量。
附 录 E
继电器刻度的动作值与返回值的试验
(补 充 件)
E1 测试动作值、返回值的试验要求
E1.1 测试动作值的要求在规定条件下,从过量继电器动作所需输入激励量或特性量的最小值(包括零)开始。
对于欠量继电器,则是从动作所需输入量或特性量的最大值开始。 E1.2 测试返回值的要求
在规定条件下,使过量继电器从动作状态到释放状态所需输入激励量或特性量的最大值。
对于欠量继电器,则是释放输入激励量或特性量的最小值。 E1.3 刻度值的检查
对动作值及返回值的每一刻度值进行检查。 E2 试验程序
E2.1 过量继电器的动作值及返回值试验所加的特性量,从零开始逐步增大到动作值,然后逐渐减少至返回值。再由返回值下降至零,共测量10次,图E1为试验程序示意图。 E2.2 欠量继电器的动作值及返回值试验所加的特性量,从零开始增大到额定值(欠量继电器处于初始状态),然后从额定值开始下降到动作值(欠量继电器处于终止状态——释放状态),再逐渐增大到返回值,然后由返回值增大到额定值,共测量10次。图E2为试验程序示意图。
E3 具体的试验接线由各继电器的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图E1 过量继电器动作、返回值试验程序示意图
图E2 欠量继电器动作、返回值试验程序示意图
附 录 F 功率消耗测试 (补 充 件)
F1 功率消耗测试要求
F1.1 用伏安法进行测试:按继电器标准和技术条件所规定的激励量或特性量,施加于继电器线圈的输入端,测量继电器功率消耗。
F1.2 测试环境温度为20±2℃,测试前继电器放置在测试环境中的持续时间应不小于2h。 F1.3 测试时应用高内阻电压表、低内阻电流表。 F2 测试线路及产品功率消耗的计算方法 F2.1 单输入激励量继电器功率消耗测试
电流型、电压型继电器分别按图F1、F2的测试线路接线。 功率消耗计算公式为
S = U I
式中 S——被试继电器功率消耗,VA或W; U——线圈两端电压,V; I——通过线圈电流,A。 F2.2 多输入激励量继电器
对于多输入激励量的继电器,每相对中性点的功率包括零相在内,其测试按F2.1方法进行。
功率消耗计算公式为
SA?UAIA SB?UBIB
SC?UCIC
式中 UA、UB 、UC——相电压V;
IA、IB、IC
——相电流A。
图F1 电流型继电器功率消耗测试接线
图F2 电压型继电器功率消耗测试接线
附 录 G
直流电源(辅助激励量)电压波动影响试验
(补 充 件)
G1 直流电源(辅助激励量)电压波动影响试验要求
G1.1 量度继电器和有准确度要求的有或无继电器应在基准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G1.2 其它有或无继电器应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