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检测
为了缓解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旱情,应越南方面的请求,中国自2016年3月15日至4月10日对湄公河下游实施应急补水。完成1-2题。
1.越南等国利用湄公河河水灌溉的农田主要是 ( )
A. 麦田 B. 稻田 C. 玉米地 D. 西瓜地
2.除气候反常外,造成越南等东南亚部分国家出现严重旱情的原因还与该地区的降水特点有关。该地区的降水特点是( )
A. 年降水量小,降水分配均匀 B. 年降水量丰富,主要集中在冬季 C. 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不均 D. 年降水量小,受冬季风影响 3.关于马六甲海峡叙述错误的是 ( ) A.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
B.是欧洲、非洲东行到东南亚、东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D.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4.2016年10月,某地一个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
A.玉米、大豆B.蔬菜、牛奶C.天然橡胶、蕉麻D.铁矿石、电脑软件 5.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 ( )
A.久伊洛瓦底江 B.红河 C.湄公河 D.萨尔温江 6.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形崎岖,火山众多 C.南高北低,以高原为主 D.东高西低,以山地为主 7.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 ( )
A.马来群岛 B.西印度群岛 C.日本群岛 D.夏威夷群岛
小明暑假随父母到“新马泰”旅游,获得了以下两点深刻的感受:①东南亚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②有的地方基本上每天下午有一场雨。据此,回答8、9题。
8.对东南亚城市沿河分布的原因进行探索后,小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B.河流沿岸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
C.河流是水运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方便 D.河流是重要的水源地,为城市提供用水
9.小明获得“基本上每天下午有一场雨”的感受可能是在( ) A.越南 B.缅甸 C.泰国 D.新加坡 10、读东南亚地形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
(1)东南亚包括 半岛和 群岛。 (2)图中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或沿河分布。
(3)甲国是新加坡,该国位于 (特殊纬线)附近, 海峡东端。
(4)乙半岛冬季盛行 季风(风向),夏季盛行 季风(风向)和西南季风。
11.快乐出发。新马泰三日游。
2017年春节期间,小玲和父母一起游览了风景如画的“新马泰”三国。结合下列图文材料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他们旅游的过程。
(1)出发前小玲上网查阅资料,发现泰国主要是 气候,马来西亚、新加坡主要是 气候,小玲告诉妈妈不需要带下列哪些物品( ) ①短裙 ②太阳镜 ③棉衣 ④雨伞 (2)沿新马泰旅游线路,小玲可能看到的是( )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3)“新马泰”三国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 ,领土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是 。
(4)导游介绍说马来西亚、泰国经济作物很多,小玲在两国见到最多的经济作物是( ) A.蕉麻、椰子树 B.油棕、橡胶树 C.椰子树、苹果树 D.柑橘、橄榄树
(5)旅游归来小玲告诉朋友们,旅游期间,伞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主要用来遮雨,在泰国主要
6
的途径是用来遮阳,你知道为什么吗? 时间分配:整个这节课主要是学生自学、互学、小组帮扶为主总用时间25分钟,教师点拨15分钟,学生课堂检测5分钟。
磨课效果评价:本节课如果照传统授课思路来复习的话,内容非常简单, 但是在这节课上我们重视了知识的整合、重视了生活化地理素材的应用,所以整节课的课堂容量较大。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地理能力与地理学习的热情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收获之一:通过虚拟旅游重游东南亚,体验了东南亚的自然风光与风土民情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受,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收获之二:促进地理课堂的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的同步发展,顺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要求。 收获之三:学习方式更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自学、小组互学、小组帮扶,建立良好的竞争学习机制。
收获之四:学生学习能力有很大提升,学会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1、运用地图,构建“脑中的图”,学会空间定位。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3、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4、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活动 5、运用生活化的地理素材,提升学习能力与热情
7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