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 Ⅰ 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和知识要点
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了解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与主要结构;了解植物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特性;熟悉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胞间连丝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和主要功能;了解植物细胞主要的细胞器如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骨架、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以及微体、圆球体、核糖体等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植物细胞信号传导的途径;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因组和基因表达的特点。 二、知识要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原核细胞 ( 如细菌、蓝藻 ) 和真核细胞 ( 其他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 两大类。原核细胞简单,没有细胞核和高度分化的细胞器。真核细胞结构复杂。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质体 ( 包括叶绿体 ) 和液泡是其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细胞是由多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和其他小分子等成分所组成的。原生质的物理特性、胶体性质和液晶性质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所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物质。细胞壁不仅是细胞的骨架与屏障,而且在物质运输、抗病抗逆、细胞识别等方面起积极作用。胞间连丝充当了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通道。
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其中镶嵌的各种膜蛋白决定了膜的大部分功能。“流动镶嵌模型”是最流行的生物膜结构模型。生物膜是细胞实现区域化的屏障,也是细胞同外界、细胞器间以及细胞器同细胞基质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此外,生物膜还是生化反应的场所,并具有细胞识别、传递信息等功能。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染色体由核酸与蛋白构成,它是核内最重要的结构物质。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并有环状 DNA 及自身转录 RNA 与翻译蛋白质的体系,被称为第二遗传信息系统。它们与细胞核都具有双层被膜。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等构成了细胞骨架,是植物细胞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它们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推动细胞器的运动和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内膜系统是在结构、功能或发生上有联系的一类亚细胞结构。内质网内接核膜、外连质膜,甚至经胞间连丝与相邻细胞相连,参与细胞间物质运输、交换和信息传递。高尔基体则与内质网密切配合,参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以及膜结构、壁物质与细胞器的组建。 溶酶体与液泡内都富含水解酶,参与细胞内物质的分解和细胞的自溶反应。此外,液泡还具有物质贮藏、调控细胞水分平衡以及参与多种代谢的作用。过氧化体是光呼吸的场所,而乙醛酸循环体则为脂肪酸代谢所不可少,圆球体为油脂积累和代谢所必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在看似无稳定结构的细胞质基质里,进行着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生理生化反应。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协调配合,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达到高度的统一。
植物细胞还能感应外界环境的刺激,并且形成或产生某种 ( 些 ) 信号物质,这些信号物质传递到达作用部位,通过胞内信号转导系统最终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响应。已确认的胞间信号有脱落酸、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多胺、乙酰胆碱、水杨酸、寡聚糖等化学信号和电波、水压等物理信号,胞内信号有钙信号系统、肌醇磷脂信号系统和环核苷酸信号系统等。胞间与胞内信号的转化则通过质膜上的受体和 G 蛋白。而引起生理生化反应则需通过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与脱磷酸化作用。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作用在植物信号转导过程中,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 图 1.1) 。
图 1.1 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分子途径
IP 3 .三磷酸肌醇; DG .二酰甘油; PKA .依赖 cAMP 的蛋白激酶; PK Ca 2 + . 依
赖 Ca 2 + 的蛋白激酶; PKC .依赖 Ca 2 + 与磷脂的蛋白激酶; PK Ca 2 + 2 CaM .依赖 Ca 2 + 2 CaM 的
蛋白激酶 高等植物细胞具有核、叶绿体、线粒体三个基因组,后两组称为核外基因。基因表达包括转录与翻译两个步骤。转录是 RNA 的生物合成,翻译是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两个过程受到严格的调节控制。
Ⅱ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原核细胞 内质网 质外体 CaM
真核细胞 微管与微丝 信号转导 细胞骨架 生物膜 溶胶与凝胶 G 蛋白 化学信号 单位膜模型 胞间连丝 第一信使 物理信号 流动镶嵌模型 共质体 第二信使 双信号系统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PI PIP PIP 2 IP 3 DG ( DAG ) PKC cAMP 三、填空题
1. 环境刺激 - 细胞反应偶联信息系统的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途径可以分为以
下四个阶段:( )、( )、( )及( )。 2. 跨膜信号转导主要通过( )和( )。
3. 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产生( )和( )两种胞内信号,因此又称双信号系
统。
4.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分别由( )酶和( )酶催化。 5. 胞内信号系统有多种,主要有三种:( )、( )和( )。
6. 按照结构,所有的细胞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 ),另一类是
( )。
7. 整个细胞壁是由( )、( )和( )三层结构组成。
8. 初生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是( )、( )、( )和( )四大类。 9. 细胞壁中的蛋白质包括( )和( )两大类。 10.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
11. 构成植物细胞膜的脂类有( )、( )、( )和( )。
12. 在细胞的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含双键的脂肪酸,占
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数称为( )。
13. 耐寒性强的植物,膜脂中( )比例较大,而且( )亦高,有助于低温下保
持膜的( )。
14. 生物膜流动性的大小决定于( )的不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愈( ),流动
性愈( )。
15. 根据蛋白质在膜中的排列位置及其与膜脂的作用方式,膜蛋白可分为( )
和( )。
16. 生物膜的“三夹板”的结构是( )年( )提出的;( )年( )在前人的
基础上,根据电镜观察的结果,提出单位膜模型;( )年( )等人又提出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7. 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膜结构模型是( )。 18. 内质网有两种类型:即( )和( )。
19. 内质网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 )和( )。
20. ( )和( )都是微体,其中( )与叶绿体、线粒体一起完成( )作用,
( )能将( )经生糖途径转变为糖类。
21. 每个植物细胞含( )个线粒体;线粒体的平均长度为( ) μm 。 22. ( )被称为细胞的自杀性武器,这是因为它含有各种( )。
23. 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脂类转变为糖的过程在( )和( )两种细胞器中进
行。
24. 微管是由( )蛋白所组成,这种蛋白为( )形。 25. 微丝的主要作用是( )和( )。
26. 微管主要功能有( );( );( )。
27. 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 )的场所,每个核糖体是由大小不同的( )所组成。 28. 胞间连丝可分为( )、( )和( )三种状态,三者可随细胞发育时期的
不同而变化。
29. 用中性红染色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被染成红色,
它占细胞大部分体积。
四、选择题
1. 原核细胞不具备的特征是( )
( 1 )细胞核外有两层核膜包裹 ( 2 )具有核糖体 ( 3 )进行二分体分裂 ( 4 )细胞形态较小,约 1~10μm
2. 在细胞内能起骨架作用,与细胞分裂和细胞运动密切相关,而且在细胞壁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 1 )细胞核 ( 2 )微管 ( 3 )质膜 ( 4 )液泡 3. 植物初生细胞壁中的多糖包括( )
( 1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 2 )纤维素和胶原 ( 3 )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 4 )淀粉、纤维素和角质
4. 细胞膜中哪种物质的含量影响膜脂的流动性和植物的抗寒能力。( ) ( 1 )蛋白质 ( 2 )磷脂 ( 3 )不饱和脂肪酸 ( 4 )糖脂 5. 由原生质体以外的非生命部分组成的体系称为( ) ( 1 )外植体 ( 2 )共质体 ( 3 )细胞壁 ( 4 )质外体 6. 细胞生长时,细胞壁表现出一定的( )
( 1 )可逆性 ( 2 )可塑性 ( 3 )弹性 ( 4 )刚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