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20:41: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

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 1 .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

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法不阿贵

B.兼爱尚贤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 2 .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

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诉)于王。”孟子的主张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政在得民 D.以礼治国

(★★) 3 . 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

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这表明“周孔之道”

A.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B.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

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D.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

(★★) 4 . 关于诸子百家形成的源头,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这样写道:“儒家者流,盖

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据此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是

A.卿士阶层的瓦解

B.官僚政治的初步形成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周王室的衰微

(★) 5 . 董仲舒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这表明董仲舒的新儒学

A.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

C.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D.主张用封建纲常维护社会秩序

(★) 6 .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

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 7 . 《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

“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免除)徭戍。以十月赐酒肉”。这一举措表明

A.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注重推行道德教化

C.官府建立养老机制

D.统治思想转向有为

(★★★★) 8 . “汉儒多言礼,宋儒多言理。”在朱熹的注释中,“仁”被重新界定为“爱之理”,王阳明则将“良知”界定为天理。这说明宋明理学家

A.否定了汉儒的仁礼之道

B.对社会人伦秩序看法不一

C.探求自然万物本源之道

D.以新的视角阐释传统儒学

(★★) 9 . 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一现象反映出

A.理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B.理学观念普及民众生活

C.宋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 10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期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

等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面大加宣传。同时,新政府也将王关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于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材料主要说明

A.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王夫之的儒学思想影响深远

C.清政府企图靠汉人挽救困局

D.历史评价很难做到公正客观

(★★) 11 .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

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材料中“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在思想上出现了

A.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B.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C.僵化的理学思想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12 . 李贽《藏书》中说“: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

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下列与材料中吻合的思想是:

A.表现出经世致用的抱负 B.不承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致论

C.仍未超越儒家思想的范畴 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13 . 苏格拉底用“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扭转了希腊哲学的方向,把希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这说明此时期希腊哲学

A.放弃对自然的研究转向人事问题

B.开始追求绝对不变的本体和理念

C.通过心灵的内在原则来认识外部世界

D.从理性角度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

(★★) 14 . 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当时,这些口号反映出

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

B.希腊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

C.智者学派对“美德即知识”的否定

D.希腊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 15 . 马丁?奥芬巴赫曾说:“一句民间格言说得很风趣,不是吃得好,就是睡得香。在这

个具体事例中,新教徒愿意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新教徒面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天主教徒则背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对马丁?奥芬巴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愿意吃得好”是指责新教徒贪婪而缺乏精神追求

B.“求睡得安稳”是指责天主教徒懒惰

C.新教的世俗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天主教精神可以纠正资本主义泛滥的物欲

(★★) 16 . 伏尔泰说“自然法就是令我们感到公正的本能”,他认为这种本能是“天下的人”所普

遍具有的。这些天赋人性的思想,和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

A.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

B.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开启民智

C.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

D.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

(★★) 17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

蒙思想,但前者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它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f9uq46bk84m0xd0pw4b4c2db011p100m8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