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
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 1 .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
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法不阿贵
B.兼爱尚贤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 2 .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
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诉)于王。”孟子的主张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政在得民 D.以礼治国
(★★) 3 . 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
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这表明“周孔之道”
A.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B.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
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D.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
(★★) 4 . 关于诸子百家形成的源头,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这样写道:“儒家者流,盖
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据此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是
A.卿士阶层的瓦解
B.官僚政治的初步形成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周王室的衰微
(★) 5 . 董仲舒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这表明董仲舒的新儒学
A.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
C.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D.主张用封建纲常维护社会秩序
(★) 6 .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
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 7 . 《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
“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免除)徭戍。以十月赐酒肉”。这一举措表明
A.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注重推行道德教化
C.官府建立养老机制
D.统治思想转向有为
(★★★★) 8 . “汉儒多言礼,宋儒多言理。”在朱熹的注释中,“仁”被重新界定为“爱之理”,王阳明则将“良知”界定为天理。这说明宋明理学家
A.否定了汉儒的仁礼之道
B.对社会人伦秩序看法不一
C.探求自然万物本源之道
D.以新的视角阐释传统儒学
(★★) 9 . 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一现象反映出
A.理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B.理学观念普及民众生活
C.宋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 10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期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
等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面大加宣传。同时,新政府也将王关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于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材料主要说明
A.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王夫之的儒学思想影响深远
C.清政府企图靠汉人挽救困局
D.历史评价很难做到公正客观
(★★) 11 .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
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材料中“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在思想上出现了
A.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B.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C.僵化的理学思想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12 . 李贽《藏书》中说“: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
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下列与材料中吻合的思想是:
A.表现出经世致用的抱负 B.不承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致论
C.仍未超越儒家思想的范畴 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13 . 苏格拉底用“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扭转了希腊哲学的方向,把希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这说明此时期希腊哲学
A.放弃对自然的研究转向人事问题
B.开始追求绝对不变的本体和理念
C.通过心灵的内在原则来认识外部世界
D.从理性角度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
(★★) 14 . 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当时,这些口号反映出
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
B.希腊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
C.智者学派对“美德即知识”的否定
D.希腊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 15 . 马丁?奥芬巴赫曾说:“一句民间格言说得很风趣,不是吃得好,就是睡得香。在这
个具体事例中,新教徒愿意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新教徒面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天主教徒则背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对马丁?奥芬巴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愿意吃得好”是指责新教徒贪婪而缺乏精神追求
B.“求睡得安稳”是指责天主教徒懒惰
C.新教的世俗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天主教精神可以纠正资本主义泛滥的物欲
(★★) 16 . 伏尔泰说“自然法就是令我们感到公正的本能”,他认为这种本能是“天下的人”所普
遍具有的。这些天赋人性的思想,和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
A.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
B.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开启民智
C.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
D.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
(★★) 17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
蒙思想,但前者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