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过程:
1、把铝箔放在瓷碗里,整理平整。
2、将碗中间剪开一块铝箔,将挂钩黏合固定在瓷碗底部的中心位置。
3、将一土豆块穿在挂钩上,将“太阳能灶”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土豆块发生的变化。
4、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答:空调温度设置不当、日益增多的机动车、长明灯、长流水等。 问题2: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太阳能?
答: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太阳能计算器利用太阳能给电池充电等。 问题3:举例说明几种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答:利用海洋潮汐能进行发电、利用生物质能制作沼气供农家烧饭、照明、利用地热能进行发电等。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够了解节约能源的必要性。能够介绍几种新能源的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科学知识:
知道几种新能源。知道节约能源的必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思路与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思路:
环节一:导入,师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今天我们来学习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环节二:节约能源。师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学生举例。出示P50三幅图,师讲解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例子如:在使用空调时设定的间谍过高或过低,造成浪费电的现象。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造成汽油的紧张。在白天的时候,路灯一然大开。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常见的现象,不仅仅这三种情况,还有更多。
环节三:做实验:比较白炽灯和荧灯哪个效率更高。此实验以教师的演示为主,以免学生出现伤害。 环节四: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出示P51页的未来的住宅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是利用了自然能源?学生观察并讨论。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阅读P51的资料,了解太阳能的作用。
环节五:介绍几种新能源的开发。海洋潮汐能、沼气能、地热能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探究白炽灯和荧光灯哪个效率高。
实验准备:一只白炽灯和一只荧光灯(相同瓦数)、温度计 实验过程:
1、准备瓦数相同的两个台灯,一个是普通的白炽灯,另一个是荧光灯。
2、同时开灯10分钟,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两个灯泡周围的温度。(温度计距离灯泡大约2.5厘米)。 3、测量3分钟后,记录下各自温度。
(实验中提醒学生务必注意用电安全。)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
1.拓 展
一、问题解答
1、利用拓展解释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一个瓶子,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答:初期因为盖上瓶子后,小草周围的湿度和温度上升,有利于小草的生长。但时间长了,小草一旦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就会枯萎。
二、教法分析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3: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思路与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思路:
环节一:导入,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