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4)古代诗歌阅读 诗 Word版含解析(已审阅)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2:58: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古代诗歌阅读·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春夕》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之景,点明了诗人春归时节身在异乡的境况,渲染出凄凉孤愁的气氛。

B.颈联诉说了思乡之苦,\动\绝\两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

C.尾联运用了反问和用典的手法。从暗用五湖典故来看,这里的\归\字,表达的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这首诗感情真切,意境深婉,尾联中\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自慰自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2.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该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

夏晚望嵩亭有怀

罗邺

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注】① 罗邺,唐朝余杭人。有文名,尤擅律诗。科考屡下第,漂泊湘、浦间,不得志,晚年赴职单于牙帐,郁郁而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起句写漂泊不定的浮云和流水,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思归之情。 B.第二句写湖上亭子与湖岸青山相对,引发出后面的登亭远望、所见有怀。 C.虽然望嵩亭周围景色优美,整日可观,但作者仍觉得它终是异乡,不能久留。 D.诗的最后以景结情,说自己好似修竹,孤独无依,透露出作者无所归依的迷惘。 2.本诗的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

//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2.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 本为“屠杀”之意,这里意为止住、驱除,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C.“手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 D.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2.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

//

【注】①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②褒斜: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大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③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④官桥:官路上的桥梁。⑤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⑥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强烈的感叹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 B.颔联用数字来夸张,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 C.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 D.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2.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它在抒情方面的精妙之处。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思妇委婉地流露出自己的忧国之思。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

//

【注释】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这首诗作于五原收复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在五原的田野上,杨柳拂水,绿草如烟,营造了荒凉凄迷的氛围。 B.颔联描写夜宿五原的见闻,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胡笳之声。 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五原过去冰雪严寒关山险阻,如今气候解冻春水分流。 D.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相比,这首诗独具一种风格,这是不同时代使然。 2.本诗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②指镇江的金山寺。③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起笔横空而来,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营造了宏阔的画面。 B.第二句视线拉近,描写眼前景物,以“沙岸”与“西兴”相比,大大丰富了诗意。 C.第三、四句写夜色中金山的所见所闻,作者在描写中极力表现了市井夜景的凄凉。 D.前六句诗,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由黄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过程,章法井然有序。 2.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予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4)古代诗歌阅读 诗 Word版含解析(已审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fezp4hk2a4mn0g1mmp04oweh0q6fq00on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