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A两汉文学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2:49: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参考书

? 1、 龚克昌《汉赋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修订版 ? 2、 瞿蜕园 《汉魏六朝赋选》 中华书局1964年版 ? 3、 曹道衡《汉魏六朝辞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 4、马积高《赋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一、汉赋的渊源

?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

? 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文心雕龙·诠赋》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 赋是由《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

? 纵横家的散文,如《战国策》,所使用的铺排手法也是其来

源之一。

?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

? 《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

赋》

? 《礼》、《知》、《云》、《蚕》、《箴》

? 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堪称“一代之文学”。

汉赋的概念

?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赋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特点,又有散文句型自由,无严格的格律限制的特点。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性文体。赋

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

? “铺采摛文”是赋的形式,而“体物写志”则是赋的内容。

? 《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 《汉书·艺文志》引刘向云:“不歌而颂谓之赋”,意思是赋为一种脱离

音乐的诵读方式。

? 赋的一般特点是: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陈述性、

叙事性和描绘手法,形式上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

二、汉赋的发展

? 汉赋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形成、兴盛、衰微三个

阶段。

? 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赋又可以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

? 汉赋的形成期主要是骚体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

鸟赋》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 汉赋的兴盛期主要是散体大赋,枚乘创作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子虚赋》,也是汉代散体大赋的名作。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被誉为汉赋四大家。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张衡摹拟班固的《两都赋》作《二京赋》。

? 汉赋的衰落期,也是汉赋的转变期。抒情小赋兴起。张衡的

《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其后有蔡邕、赵壹等人。

一、西汉初期赋体创作概况

? 陆贾是汉代作赋的第一人

? 贾谊与梁苑作家群体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文学创作迎来

了新的生机。

? 梁苑(梁园、兔苑、菟苑)作家群体的领袖是梁孝王刘武,给汉初文学以巨大推动。

? 西汉初期的赋体创作, 基本上是骚体赋 。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

? 在创作骚体赋的同时,也孕育并最终形成了汉代的新体赋。代表作家是枚乘。

二、贾谊的骚体赋

? 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代表

(一)《吊屈原赋》

? 这篇赋可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前序,旨在说明写作本赋的意图。 ? 第二部分,本体,旨在说明屈原悲剧的社会原因。 ? 第三部分,讯辞,旨在说明屈原悲剧的自身原因。

骚体写成的抒情赋

? 篇幅短小,用简洁清丽的语言抒写出悲愤哀伤的感情。 “词

清而理哀”(刘勰《文心雕龙·哀吊》)。

? 形式上,有“讯”辞,通篇用带有“兮”字的语句;手法上,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 第二部分多用排比,第三部分多用反问与感叹。

(二)《鵩鸟赋》

?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

贾生既自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 “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是失矣。”

? 主旨在于说明生死去就难以预虑,也不必深究。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鵩鸟赋》

? 这是一篇用骚体写成的哲理赋。 ? 以赋明理,为贾谊所首创。 ? 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

? 采用枚乘创作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司马相如《子虚赋》,也是汉代散体大赋的名作。 ? 了问答体的形式 ,与后来的汉赋较接近

其他赋体作品

? 淮南小山《招隐士》 ? 班婕妤《自悼赋》 ? 刘向《九叹》 ? 王逸《九思》

二、枚乘的创作

? (一)枚乘其人

?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吴王图谋叛汉,他写了《谏吴

王书》,劝阻无效。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起兵叛乱,他又写了《重谏吴王书》,又无效。投梁孝王门下,成为梁苑作家群体的杰出代表。今传《七发》、《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

(二)枚乘的《七发》

搜索更多关于: A两汉文学复习 的文档
A两汉文学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fgoz7mrfq2ubi87rwv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