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的情况分析
3.1 大型零售连锁超市的基本介绍
大型超市(Hypermarket)或称综合超市,英文叫General MerchandiseStore(简称GMS),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并将超市和折扣店的经营优势结合为一体的,品种齐全,满足顾客一次性购齐的零售业态。根据商品结构,可以分为以经营食品为主 的大型超市和以经营日用品为主的大型超市。这种业态可以充分地采用现代商业科技,较易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许多跨国零售商均采取这种业态,如法国的家乐福、我国联华超市等。
大型连锁超市的存货符合一般企业存货的所有特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连锁超市大卖场和仓库里的商品都是企业的库存商品。大型连锁超市里的商品品种繁多且数量庞大,连锁超市根据行业自身的特点,将库存商品进行了分类,且每家连锁超市的分类也不尽相同。经过对几家超市的走访和超找资料,大型连锁超市对商品的分类大体如下:
一、
按照商品的种类分:食品饮料类、个护美妆类、家用电器类、手机数码类、家居用品类、婴幼系列类、办公用品类、文体用品类等。
二、 三、
根据商品畅销程度分:畅销商品、一般商品、滞销商品、未动销商品等。 根据销售特征分:人气商品、特价商品、季节(时令)商品、打折商品、反击商品、甩卖商品、正价商品等
四、
根据商品知名度分:较名牌商品、一般品牌、二线品牌、新品牌、无品牌等。
3.2 存货管理对大型零售连锁超市的重要性
因为大型连锁超市属于零售业,存货占了流动资产的绝大部分,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就是出售商品。对连锁超市来说,存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大型连锁超市存货管理方法的选择就可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先进流量,更重要的是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
3.2.1 选择发出商品计价方法对大型连锁超市的影响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设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设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每次发出存货时,按先收到的存货的单位成本计价,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成本。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月初结存数量和本月收入存货数量之和为权数,计算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据以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中方法。 3.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是在每次收入存活后便计算存货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此作为该次结存存货及下次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4.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是按照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来确定存货的成本流转,即发出存货的成本按所发存货收入时的单位成本进行加价的一种方法。
5.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以后收到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并根据这种假设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寂寞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为了更直接的得知存货的计价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笔者就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
表2-1今年刚成立的花型公司,其存货情况如如下:
购货月份 1 3 6 10 12 合计 入库数量(千克) 500 200 300 400 600 2000 单位成本(元) 100 110 120 130 140 1 ○
总成本(元) 50000 22000 36000 52000 84000 244000 数据来源:立信出版社《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第98页
年末,经实地盘点查明该存货实际结存700千克,其余已售出,求发出存货的成本。 依据及相关法规: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年2月。 1.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发出存货数量=2000-700=1300(千克)
发出存货成本=500×100+200×110+300×120+300×130=147000(元) 月未库存存货的成本=100×130+600×140=97000(元) 2. 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44000÷2000=122元/千克 发出存货的成本=1300×122=158600(元) 月未库存存货的成本=700×122=85400(元) 3. 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发出存货的成本=600×140+400×130+300×120=172000(元) 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200×110+500×100=72000(元)
表2-2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成本的影响:
存货方法 先进先出 加权平均 先进先出法 数据来源:数据根据案例计算得出。
发出存货成本 147000 158600 172000 库存存货成本 97000 85400 72000 因为存货的发出成本在期末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从上述案例的分析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选用不同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营业成本,从而体现在企业的财务表中,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是从对存货计价管理上分析存货管理方法的选择对企业财务报表、经营情况的影响,在其他存货管理的方法的选择方面,如期末存货盘点采用实地盘存制法还是盘存制法等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其旨在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平台,所以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存货管理方法,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投资。
大型连锁超市存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发出商品成本的计价。但是,在中国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
大型连锁超市存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发出商品成本的计价。但是,在中国按照《会 计准则》规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
接下来,笔者来分析一下,若某大型连锁超市选择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的存货管理方法的利弊以及对企业的影响。
若某家大型连锁超市采用了先进先出法对发出商品加价,采用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大型 连锁超市可以及时反映出发出商品课库存商品的成本,有利于大型连锁超市日常对商品的管理,结存的商品是按最近的单位成本计价,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更接近市场价值。但是,当商品物价上涨时,大型连锁超市可能会高估企业当期的利润和库存商品的价值,相反,当物价下降时,大型连锁超市则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若某大型连锁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发出商品加价, 该方法的优点是在物价上涨时,大型连锁超市当期的利润比较稳健,接近市场价值,但是库存商品价值可能严重偏离现行市市价,可能会使企业受到相关的负面影响,因而导致企业的融资。所以后进先出法在有些国家被禁止使用,我们中国就是其中一个。
若某大型连锁超市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对发出商品计价,该方法的的优点是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而且平时对于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明细账中只记录其适量,简
1 案例来源:立信会计出版社《中级财务会计学(第二版)》第四章 ○
化了日常核算工作,但是,采用这种存货加价方法,平时的账面上就不能反映出大型连锁超市发出和结存商品的成本,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日常管理。
因此,大型连锁超市在对发出商品的计价方法进行管理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认真分析每种加价方法可能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然后选择对自身最优的方法。
3.2.2大型连锁超市存货盘点方法的选择的及其重要性
大型连锁超市存货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商品的盘点。企业确定存货的实物数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地盘存制;另一种是永续盘存制。
对货物的盘点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盘点,是指定期或临时对库存商品的实际数量进行清查、清点的作业,即为了掌握货物的流动情况(入库、在库、出库的流动状况),对仓库现有物品的实际数量与保管账上记录的数量相核对,以便准确地掌握库存数量。通过对货物的盘点,可以加强库存货物的管理,明确相关人员的保管责任,避免公司的资产受到损失,保证库存商品的真实、准确、有效,确保帐实相符,简而言之,盘点工作是进行管理工作的最基本条件。 (1) 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企业平时只在账簿中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记减少数,期末根据清点所得的实存数,计算本期存货的减少数。使用这种方法平时的核算工作比较简便,但不能随时反映各种物资的收发结存情况,不能随时结转成本,并把物资的自然和人为短缺数隐含在发出数量之内;同时由于缺乏经常性资料,不便于对存货进行计划和控制,所以实地盘存制的实用性较差。通常仅适用于一些单位价值较低、自然损耗大、数 量不稳定、进出频繁的特定货物。 (2) 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企业设置各种数量金额的存货明细账,根据有关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材料、产品、商品等的收发领退的数量和金额,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量和金额。采用永续盘存制,可随时掌握各种存货的收发、结存情况,有利于存货管理。
因为大型连锁超市商品种类繁琐,且存货收发频繁,所以对于大型连锁超市的存货盘点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超市商品的库存不是越多越好,超市仓库的商品一是考虑到超市的进货成本问题,二是考虑到保持货源的通畅,对于销售紧俏的商品,如企业缺货就会错失市场机会,所以存货盘点就是大型连锁超市来说是重要的存货管理环节之一。对存货进行盘点可以及时了解存货的库存情况,发现断、缺货商品、高库存商品以及残缺商品,以便让大型连锁超市做出相对应的决策,确保企业利润不受到损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