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延安科技职业学校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 … … … … … …… … 线 …号…学… … … … … … … … … 订名…姓… … … … … … … … … … … … 装 …级…班… … … … … … …日 … …上月 …6 …年…11… 02……间…时…试… 考 ……… 幼教专业《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幼儿语言学习划分为四个过程,即____、学说话、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成绩 ……2.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____、时间知觉、____、社会知觉。
…线得分 …3.幼儿动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定向阶段、____、_____、熟练阶段。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4.根据动作的连续性与否,将动作技能分为_______和______。 ……1.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 )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5.注意的分类有_____、有意注意、_____。
…2.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学习用手腕、手指协调使用小勺,有助于发展幼儿的 ( ) …… A.徒手型动作 B.器械型动作 C.粗放型动作 D.细微型动作
6.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包括概念学习的操作化、____、情绪化。 …3.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7.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不同,概念分为_____和_____。 订4.需要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的注意是 ( )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8.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是____、认知水平低。
…5.幼儿期儿童掌握方位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这指的是哪一种知觉类型? ( ) … 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空间知觉 D.社会知觉 9.幼儿早期计数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____、按物点数、____、按群计数。 ……6.“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 …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10.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____、读书指导法、____、____。
…7.一旦形成固定认识,形状、大小、高度、颜色等知觉的改变不影响人们对物体的认知,这说明知觉具有( ) …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适应性
…8.按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 ( )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初级概念 D.二级概念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 装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 …10.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 ( ) ……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 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 … 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 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11.幼儿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在 ( ) 4.幼儿早期的书写和真正的书写是一样的。 ( ) …… A.3—5岁 B.3—6岁 C.4—7岁 D.5—7岁 …12.幼儿知道2加2等于4,却不一定知道1加3等于多少,这种现象说明儿童对数学概念心理表征的哪一种特点( ) 5.在想到“鸟”时,人们往往想到麻雀,所以麻雀就是鸟的原型。 ( ) A. 僵滞性 B. 分散性 C. 不一致性 D.无目的性
…下1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幼儿在( )对数概念真正理解,达到数目的守恒。 …6.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 ) … A.4岁左右 B.5岁 C.6岁 D.6岁半以后 …14.下面有关游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 7.幼儿的思维为抽象逻辑思维。 ( ) …A.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B.游戏以想象为条件,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游戏
8.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 ) …C.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模仿生活中的行为规则,但无法将这些规则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D.合作性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形式 9.三岁半到四岁半的幼儿已经能够书写自己的名字。 ( ) … 15.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 情绪 D.表象 10.儿童往往把想像当成事实,是由于儿童具有活跃的想象力。 ( )
第 1 页 共2页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幼儿语言学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简述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区别和联系。
3.简述幼儿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
4.简述幼儿加减运算技能的特点及教育指导。
五、活动设计(共20分)
根据本学期所学的理论知识,任选一个内容做一个活动设计。(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第 2 页 共2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B 5.C 6.A 7.C 8.B 9.A 10.B 11.C 12.A 13.D 14.C 15.D 二、填空题
1. 学听话 学认字 学写字 2. 空间知觉 运动知觉 3. 模仿阶段 整合阶段 4. 连续型动作技能 间断型动作技能 5. 无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6. 个性化 7. 日常概念(前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8.识字少 9. 口头数数 说出总数 10.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三、判断题
1——5 × √ √ × √ 6——10 √ × √ × √ 四、简答题 1.答:(1)情景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因材施教的原则(4)整合性原则(5)主体活动性原则(6)大量感知和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2.答: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方式。 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
区别:动作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骨骼肌的操作活动。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
联系: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是它的经常体现者。心智技能又是外部动作的调节者。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心智技能,而且需要动作技能。
3. 答:(1)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 (2)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3)感知集合元素阶段 (4)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阶段 4. 答:(1)从实物加减运算到用表象、用符号运算(2)从口头应用题运算过渡到式题运算 (3)从逐一加减过渡到按数群加减 (4)从加法运算过渡到减法运算
第 3 页 共2页
相关推荐: